再後來,階級的意義沒有了,品級的意義也淡化了,變成了&ldo;品類&rdo;:君子是好人,小人是壞人。或者說,君子道德高尚,小人品質惡劣。階級講身份,等級講地位,品級講品位,品類講品質,都是君子高,小人低。
這是君子和小人的第三種含義。
毫無疑問,這裡面有歧視,卻不等於沒意義。意義是對士的。因為王之子是王子,公之子是公子。所謂&ldo;君子&rdo;,主要指大夫的兒子,即&ldo;家君之子&rdo;,也就是&ldo;士&rdo;。士,可是在貴族和平民之間盪鞦韆的。你自強不息,就仍是君子;你自甘墮落,就淪為小人。因此,必須樹立君子之德,弘揚君子之風。儘管那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成為&ldo;精神貴族&rdo;。
然而這很重要。
事實上,有&ldo;精神貴族&rdo;,才有&ldo;貴族精神&rdo;。貴族精神不是擺譜、撒嬌、端架子,而是高貴、自律、守底線,獨立、自由、有尊嚴。為此,他們倒驢不倒架,可殺不可辱,寧肯殺身成仁,不肯苟且偷生。
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因此,正如不能沒有中產階級,一個社會也不能沒有精神貴族。然而縱觀中國歷史,從先秦到唐宋,雖無中產階級,卻有精神貴族。但到明清以後,專制日盛,斯文掃地,精神貴族和貴族精神都日見稀缺,甚至被趕盡殺絕。中華文明的精神,可謂命懸一線!
但這是後話,現在還看西周。
◎周朝的宗法傳承
算盤未必總如意
說起來,周天下其實算得上樹大根深。
周的根,在農村。
這並不奇怪。周,原本就是農業民族。何況在邦國制度的框架下,諸侯的國,大夫的家,都是自主經營。大夫的財政收入當然來自採邑。諸侯的則不但來自全國,自己也會有一塊自留地,就像天子擁有天下之外,還有一個周王國。周王國是實體。它是周天下的&ldo;中央政府&rdo;,同時也是&ldo;獨立王國&rdo;。後來周天子被架空和顛覆,就因為他的王國每下愈況,綜合國力不但不如諸侯的封國,甚至不如大夫的采邑。
采邑是周的&ldo;基層政權組織&rdo;,地位相當於後來的縣,規模相當於現在的鄉。采邑中有村社,大一點的或者還有莊園、牧場和森林。城堡之外的郊野,則是八戶或十戶農民編組耕種的井田。管理采邑事物的,是大夫的&ldo;家臣&rdo;。
家臣都是士。職位高的叫&ldo;宰&rdo;,是大夫的&ldo;大管家&rdo;。孔子的學生子路和冉有,便做過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宰。但這已經是春秋了。西周時期,家臣應該都是不能襲爵的&ldo;家君之子&rdo;。他們既然不能像嫡長子那樣接班做&ldo;家君&rdo;,也就只好去做&ldo;家臣&rdo;,幫助父兄&ldo;齊家&rdo;。
這是合理安排,也是如意算盤。
我們知道,周天下其實很大。不要說遠在天邊的周王,就連大國的諸侯和大邑的大夫,距離子民也很遠。真正在第一線接觸民眾的,就是家臣。所以家臣至關重要,然而君主們卻大可放心。因為家臣是大夫的子弟,大夫又是諸侯的子弟,諸侯則是天子的叔伯、舅舅、兄弟、子侄、女婿、連襟、妹夫、丈人。這樣的江山,豈非鐵打銅鑄;這樣的政權,豈非穩如泰山?
至少,那根子也扎得夠深的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天算是什麼呢?是日子久了,血緣就淡薄,關係就遞減。這是自然規律。所以,用血緣和婚姻來維繫政治聯盟,可以奏效但不能持久。再大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