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是山西人
算起來,二十多年沒回過老家了。前天接到小姨家孩子的電話,印象當中,這孩子不過一米四的小個兒,七八歲,寬額方臉。一晃聽他說有一米八的大個兒了。電話裡他用山西話給我述說家鄉的變化。不過,對於我來說,除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回過老家兩次,對運城和家鄉的村莊還略有印象外,已經記不起什麼來了。印象當中爺爺家有山西人特有的整齊的庭院和屋舍,大饅頭,窗花,一頭騾馬、一頭驢,再就是舅家的一匹棗紅馬。去過一次姥爺家,那就是由舅舅趕著這匹棗紅馬,一路鏗鏘瀟灑地跑在平整的柏油路上。
山西人的特點是講誠信,本份,愛乾淨,喜經商。這些天的開年大戲《走西口》,從歷史脈胳上來說,的確有這樣的故事和人物。不少啊,聽說爺爺的上輩和他這一輩,家鄉也有人走了口外,有的像喬家大院裡的喬致庸一樣販貨通商,有的卻妻離子散衰敗在他鄉。想來,那個年代走西口的悲劇故事太多了。這片土地說來也怪,自古人稀地多,人口始終徘徊在兩三千萬,不像河南一樣多產人,可能與土地有關係吧。打小聽著山西話長大,我倒感覺別有趣味。父母的鄉音已成定性,這鄉音始終提醒著我們這一代,不忘祖籍,不忘思源。少小離家老大歸,父母這一代,青春汗水都灑在了孩子們身上,更多對家鄉和親人們的關懷是以家書和寄錢捎物體現的。這麼多年了,每年大節日,我總是要去郵局寄錢給家鄉,替父母們盡孝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雖已辭世,但我們對生活在家鄉的親人們仍然盡著微薄之力。這就像田青走西口時,時時不忘寄銀子給祁縣母親還債一樣。
山西人不貪財,會節約,過日子仔細。山西人愛說:吃不窮喝不窮,計劃不到一輩子窮。節約的傳統美德在山西人身上得以充分光大。這些年山西題材的影視劇不斷推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