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只有儘快拿下宛城,掌握南陽戰場的主動權,這樣我們才能隨時從南線抽身,回師北上去取冀幽並三州啊。”
“你這個判斷很對,是這個道理。”陶副主任笑道:“我也正有這個打算,準備讓隊伍先休息……。”
“報————!”
陶副主任的話還沒有說完,帳外已然衝來了一名衛士,在帳門前單膝跪下,抱拳奏道:“啟稟主公,二更時分,黃祖忽然大開宛城西北二門,率軍出城而走,往西南湦陽方向逃去!”
陶副主任先是和陳應對視一笑,然後向衛士問道:“宛城之內,可有火起?”
“沒有。”衛士答道。
“老東西還算聰明,要是敢縱火焚城,本太尉要他全家狗命!”都已經上過黃祖侄女的陶副主任哼了一聲,這才下令道:“速去給趙雲傳令,令他即刻率領本部騎兵追擊,順便下令吹號升帳,我還要給趙雲派後續兵馬。”(未完待續。。)
第三百八十章 再打一仗
其實宛城守軍絕對還有一戰之力,城內有足夠的糧草、物資和守軍兵力,城防工事除了護城河被填平和羊馬牆被搗毀外,最重要的城牆遭受的破壞並不大,被護陴籬索保護的城樓也還保持著基本的功能完整,總體損失完全在可承受範圍之內,繼續打下去並非沒有希望守住宛城,最起碼也能做到給徐州軍隊造成大量損失,迫使徐州軍隊在宛城戰場浪費許多時間。
可惜,仗是人打的,再好城防也必須有守軍來守城,守軍再多沒有士氣鬥志也是空餘,因為淯水被徐州軍隊切斷的緣故,宛城守軍早已是受到了重大影響,徐州軍連續十餘日攻城雖然沒有取得突破,卻也穩紮穩打的奠定了破城基礎,嚴重消磨了守軍計程車氣鬥志,從上到下都對最終守住宛城不抱多少希望,還有不少人純粹是徹底絕望,只盼著早些棄城逃命。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也促成了黃祖隊伍的最終棄城,一是徐州軍攻城首日,陳就奉命率軍出城突擊,結果遭到了徐州軍魏延隊伍的迎頭痛擊,統兵大將陳就還被魏延隊伍在陣上活捉,而魏延也還算講一氣,沒忘記陳就當年勸說自己投奔徐州的恩情,親自把陳就領到了陶副主任面前求情,陶副主任也很給魏延面子,當場就讓陳就自決去留,願降就留用,不願降就當場釋放。
顧忌到了自己在荊州的家人老小,陳就選擇了請求陶副主任釋放自己歸隊。魏延親自把陳就送到了宛城城下,與陳就灑淚而別,結果陳就倒是順利回城了,宛城守軍計程車氣卻遭到了沉重打擊,誰也不願頑抗到底白白送命,黃祖也是萬分為難,拿不定主意如何處置陳就,最後雖然聽了蒯越的勸對陳就被俘之事不予追究,也對陳就拒絕投降敵人一事不予獎勵,但宛城守軍的鬥志還是為之大減。守軍隊伍瘋傳徐州軍的仁義作風。軍心動搖。
第二個原因更關鍵,黃祖老將軍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死戰到底的老頑固,最擅長的就是屢敗屢戰,蒯越在骨頭硬度方面也不如兄長蒯良。最喜歡的就是事強。一起認定宛城孤城難守。在水路被封鎖的情況下,陸地上來再多的援軍也是被徐州軍圍城打援的命,與其頑抗到底白白送命。倒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棄宛城向南撤退,既保住了有生力量,也可使劉表不至在戰術上陷入被動,為了救宛城而舍長取短,派援軍來和徐州主力陸地交戰。結果連守軍決策人都這麼想了,宛城守軍棄城而走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陶副主任也沒有錯過在陸地上重創敵人的機會,剛發現宛城守軍突圍,立即就出動兩波兵馬追擊,黃祖麾下的兩員得力大將蘇飛與陳就拼死殿後,在折損不少兵馬後,最終還是退回了湦陽,重新在湦陽、安眾和穰縣一帶穩住了陣腳,也總算是扭轉了孤軍作戰的被動局面。徐州軍則順利拿下了宛城重鎮,並繳獲了黃祖軍留下的大量糧草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