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燕軍困境

明朝,洪武十三年。 看到李景隆屢次逃走,李文忠連忙向朱元璋行禮請罪:“是臣教子無方,讓朝廷蒙受如此損失……”他心中大嘆,九江啊九江,平時看著好好的,沒想到遇到事情了會是這般情狀。打敗仗也就算了,怎麼就丟下士兵逃跑了呢?還不止一次。整整六十萬大軍啊,刨去戰死的,剩下就這麼一盤散沙,不是被俘,就是逃跑。這樣一來,他日後必將難以獲得信任,難以率兵打仗。可一個武將,如果只是練兵,又有什麼價值? 周圍的同僚們都默默在心底同情他,好傢伙,實在是家門不幸啊!不幸就算了,還倒黴,被神蹟直接放出來了。 朱元璋扶起了他,他對這個外甥一家的感情畢竟不一般,也沒有怪罪李文忠。只是道:“朕不會為沒有發生的事情降罪於人,不過,”他話鋒一轉,“九江還是得好好歷練一下了,不能到時候真成了這般模樣。” 李文忠趕忙謝恩,心中也暗暗發狠:等我回去,就把這個小兔崽子丟到邊軍好好歷練上幾年再說! 曹國公府,李景隆接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不過他也沒有放在心上。還在疑惑,爹這次進宮是幹嘛去了,好像幾位公侯府上也去了人,這都有會兒時間了,爹他什麼時候回來啊? 唐朝,貞觀年間。 看著神蹟中燕王一路高歌猛進,幾位將領不由讚歎連連,欣賞之意十分明顯。但不一會兒,又有些嘆息。 李靖看著神蹟中,燕軍攻破城門的畫面,道:“燕王確實智勇有大略。不過,燕軍的問題也很大,燕王究竟是一地諸侯,而非四海共主,治下人手有限,難以佔據那些打下來的城池。” 貞觀眾臣紛紛點頭,作為開國大臣,哪怕不是武將,他們也對軍事有所瞭解。況且,這不僅僅是軍事的問題,也是內政治理的問題。 李績也道:“燕王若成功登位,必然是一路直取京師。” 【但朱棣也沒有一路順風順水下去,他遭遇了一場大敗。】 【九月,盛庸以平燕將軍一職代替李景隆統兵,並再次佔據了德州。】 【十月二十七日,朱棣奇襲滄州,活捉了徐凱,滄州也被攻破;十二月七日,又在滑口打敗了盛庸麾下的大將孫霖。】 【時間來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棣和盛庸在東昌展開大戰,他沒預料到盛庸有大量火器,同時平安軍也及時趕到,與盛庸一同將燕軍合圍。於是,燕軍大敗,戰死數萬,大將張玉也在此次戰鬥中戰死。朱棣突破重圍,方才沒有遇險。】 【而回北平的路上也並不順利。二十七日,燕軍退到館陶,吳傑、平安卻從真定截住了退路。燕軍一時前後失據,直到建文三年正月初五,才得以返回北平。】 【此次會戰,朱棣幾次身陷險境。這與他喜好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的作戰方式是分不開的。這種方式固然鼓舞了士氣,但也對他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風險。】 明朝,洪武十三年。 兄弟幾個略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朱棣。 楚王朱楨心直口快:“四哥,你是要打天下的。戰場上刀劍無眼,你衝鋒在前,若是有什麼萬一,那勝利了又有何用?我輩正應愛惜自身才對。” 朱元璋和朱標看他的目光也有些不贊同。略過朱棣這是造反不提,估計平時打仗朱棣也是這麼個風格。這怎麼能行?在他們心裡,終究是自家人更重要。 朱棣卻不依:“爹,大哥,還有老六,你們不用看我。”他的眼神閃亮,“我是主帥,士卒是我部下,但也是我的同袍啊!世上豈有丟下同袍獨居後方的道理?”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看著神蹟中朱棣帶頭衝鋒的場景,不由回想起了唐朝建立前自己帶兵征戰的時候,頓時心生期盼:“克明啊,朕……” 杜如晦立刻打斷他的話:“不,陛下,你不想。”乾脆利落,房玄齡等人也連連點頭。 陛下,你就別想搞什麼帶頭衝鋒了。我大唐將領還少嗎? 李世民有些怏怏不樂,不過轉頭又想起來另一件事情:“這火器是何物?聽名字似乎是與火箭(在箭上裝上火把)有些相似。不過形制與火箭大有不同。” 神蹟雖然只是一帶而過,可畫面中還是出現了火器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