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9章 改制與文化

宋朝,開寶年間。 趙匡胤冷笑出聲:“呵,樂土!” 見鬼的樂土,遼東被女真人佔據後,成為後金的一部分後——如何能夠稱得上一句“樂土”?! 縱觀努爾哈赤後期的對遼東漢人的政策和行動,當時多半是一片血流成河,或者不直接的血流成河,否則,當地漢人何以反抗到那種地步? 而皇太極……趙匡胤承認,這個人確實是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懂得拉攏漢人,懂得如何去拉攏漢人,收攏民心,並且保護農耕——這個對於幾乎所有百姓而言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但是,皇太極的這些政令,真的能夠稱得上是達成了“樂土”的效果?這樂土,還是被異族統治下,還要面對那些高高在上的異族…… 趙匡胤承認,自己現如今的這種態度,是有著大宋本身的情況的影響在。 但是,他還是不覺得皇太極的這些操作下來,就能讓遼東搖身一變成了所謂“樂土”。當然,明朝是什麼樣確實不好說,但,遼東…… 【努爾哈赤稱汗,建立後金之後,他建立了八旗制度,並以此來行使國家政權機構的各方面職能。在後金初創的這段時間中,八旗制度確實還能暫時維持後金各處的運轉,起到一箇中原朝廷的職能。】 【但是,隨著後金的發展,到了皇太極在位時期,這樣的制度就不足夠了。】 【皇太極本人在一眾滿洲貝勒之中,算是相對的對漢文化最為了解的一位,“性耽典籍,諮覽弗倦”,因此,他對於制度改變就要求“凡事都照大明會典行,極為得策”。】 【天聰三年(崇禎二年)四月,皇太極設立了文館,“命儒臣,分為兩直,巴克什達海及剛林等,翻譯漢字書籍。榜式庫爾纏及吳巴什等,記注本朝得失”。】 【而在這一年的八月,皇太極便召開了一次科舉,用以補充他需要的人才,以及對漢人群體進行一次安撫。“諸貝勒府及滿、漢、蒙古所有生員,俱令赴試。各家主毋得阻撓,有考中者,以他丁償之”。】 【而在天聰三年這一次的開科取士之後,皇太極也並沒有就此將科舉扔在一邊,在其後又陸陸續續舉行了三次科舉。】 【天聰三年的科舉,錄取了二百人,而這二百人中,也有一部分被皇太極看中,將他們放入了文館之中。】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覺得這個文館的情況有些不同:“這個文館……怎麼看著有點像是仿照內閣的感覺?” 按照前面說的,皇太極改革後金的各種制度,大多都有仿照大明,那麼作為在後來的大明中的一個關鍵機構的內閣,他不可能沒有看到,也不可能沒有思考過這一機構適不適合以及如何放置到後金的體制之中。 而且,再考慮到皇太極本身的壓制一眾貝勒貴族、加強個人的權力的需求…… 但是想到這裡,朱棣的心情就更惡劣了。 不為什麼,就為了皇太極把漢官加入到了他新設立的這個文館之中。 因為,這件事情對於後金的整體發展而言,顯然是一件正確的事情,這種措施,一方面把一些讀過書的漢人、或者一些漢官從被過往的那種奴隸、低微的處境中拉了出來,另一方面,更是在政治上贏得了這些人的支援和擁護。 而這些漢人和漢官,這些人都會成為皇太極進行統治的得力幫手,他們既能夠幫皇太極平衡一下滿洲貴族們的勢力,又能幫助皇太極穩固後金內部的漢人群體、並且幫助他招降大明的漢人…… 這樣一來,政治上起到的效果完全無需多言。 也正因為如此,朱棣才越發感到心情鬱郁——他要是還是維持著努爾哈赤後期的那種大殺特殺的政策該多好! 要是那樣的話,說不定後金就可能自行變得分裂衰弱,說不得還能等到大明緩過一口氣來掉頭收拾掉他呢。 ——但是,話說回來了,皇太極在這邊,一邊攻打朝鮮,一邊聯盟和打擊漠南蒙古,一邊在國內進行政治改革,收攏漢官……那朱由檢在幹什麼?大明在幹什麼? 【到了清朝建立的崇德元年(崇禎九年)四月,皇太極對文館進行了一次正式改制。】 【他將文館為“內三院”,也就是:內國史院,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