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對於他的好叔叔們警惕已久。】 【太祖朱元璋在世時,就曾與朱允炆談及藩王。朱允炆坦誠了自己對於藩王的削弱之意,而那時,他提出的對策是“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其實對藩王警惕、削藩很正常,他的根基威望遠弱於其父朱標,同時他的好叔叔們又都手掌一部分兵力。為了統治的安定,哪怕是藩王們,也都做好了被削藩的準備。】 【只不過,誰都沒有想到,朱允炆一鳴驚人,直接廢藩。】 【當年他說的多好啊,先講道理、用禮法削弱藩王,不行就削減封地,還不行就動藩王的人,最後才是動兵。】 “對啊!”潭王朱梓(第八子)年紀雖小,但看到神蹟講到這個地步也想明白了,“爹,大哥,我們也知道要削藩,大家都認了,誰會不同意啊!” “呵,說的倒是好聽,” 周王朱橚冷笑,“他倒是用德用禮啊,他是名正言順的繼位天子,還是我們的侄子,正常削藩根本不會到舉兵的份上。” 朱標和朱元璋沉默對視,朱標道:“爹,咱還是要顧好雄英的身體。” 朱元璋點頭,他現在對這個東宮次孫也產生了懷疑:“不只是雄英,你更要注意,你要是不出事兒,也沒這些問題。” 【當然,某種程度上看,朱允炆還是做到了他當年說的話。】 “???”這是各個朝代統一的心情。 漢朝初年。 劉邦腦子轉了一轉:“做到了?德、禮、地、人、兵?廢藩還能這麼來?” 蕭何在一旁望著酒盞,“看來應該是中央朝廷的實力遠甚於藩王啊。” “那這建文帝也太廢了吧,”劉邦咂咂嘴,“就這樣還能讓那個明太宗造反成功?” 【燕王朱棣是建文帝的廢除名單中排名靠後的藩王。在燕王之前,他已經廢除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共五名藩王,而這些都沒有走到動兵的地步。】 【而燕王朱棣之所以在名單中排名靠後,不是因為什麼叔侄之情、也不是因為他的實力較弱,恰恰相反,朱棣才是建文帝眼中此次削藩的核心目標。】 【啊,我們在這裡,這個廢除五名藩王的地方先放個小彩蛋,等講到建文帝具體廢藩過程再揭開謎底。】 “彩蛋?”朱標皺眉,雖然之前沒有見過這個詞語,但聯絡上下文,也能大概理解其意。難道說,這個兒子在廢掉五個藩王的時候還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舉動嗎?雖然廢掉藩王就已經很出人意料了。 朱允炆現在才三歲,他對這個兒子也不甚瞭解。此時嫡長子朱雄英尚未夭折,他和爹孃更多的注意力還是在這個嫡長子身上。 “大哥,我覺得他做出什麼都不值得驚訝了。”朱棣站在一旁,小聲地和朱標吐槽,不敢讓朱元璋聽見。畢竟他還是造反了。 【好了,說回主題,朱允炆把核心目標放到最後,這點讓人不知道怎麼評價。】 【而此時有人想問了,朱允炆身邊的大臣呢?難道朱元璋一個好臣子都沒有給朱允炆留嗎?】 【當然不是。】 【朱允炆的政治核心三人組,就是朱元璋留給他的大臣。】 【一個是齊泰,洪武年間任兵部侍郎,“泰”這個名字是明太祖親賜,還有“太祖奇之”的記載,建文帝登基後,便將其升為兵部尚書。】 【一個是黃子澄,洪武年間為太孫伴讀,建文帝登基後成為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 【第三個則是方孝孺,明太祖對其的評價是:“此莊士,當老其才”(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當然,這種評價不能說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建文帝登基後,將其從漢中召回,任命為翰林院侍講。雖然名義上是侍講,但建文帝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諮詢他的意見。】 【而削藩之意,便是由齊泰、黃子澄二人和朱允炆一起,拉開了最初的帷幕。】 “咱怎麼會給他留下這種大臣?”朱元璋不解,朱元璋疑惑,朱元璋不清楚當時的自己怎麼想的,“這三個咱現在還不認識,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水準。” 朱棣等兄弟幾個則是盯著三人的名字,默默咬牙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