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北征與落幕

【經過此次北征,明朝有力打擊了原本較強的韃靼勢力,使得瓦剌和韃靼變成了相對平衡的狀態,為北方邊疆爭取來了數年的和平。】 【但馬哈木是一個有著強大野心的人,隨著瓦剌逐漸發展,他開始對草原上的局面產生了不滿。】 【永樂十年,馬哈木遣使明朝,請明朝出兵消滅阿魯臺,又“請加賞賚”、“請予軍器”。】 【馬哈木還擁立答裡巴為蒙古大汗,借這個傀儡大汗的名義征討韃靼。蒙古自此開始出現兩汗並立的情況。 但隨著韃靼逐漸衰弱,瓦剌越來越驕橫,為了維持平衡,永樂十一年,明朝冊封韃靼阿魯臺為和寧王,開始拉攏韃靼以牽制瓦剌。】 【永樂十一年,馬哈木嚮明朝表示“甘肅、寧夏歸附韃靼,多其所親,請給為部屬”,嚮明朝索要甘肅寧夏,同時擁兵飲馬河,聲稱襲擊阿魯臺,實謀攻掠明邊。】 【對此,朱棣覺得不能繼續放任下去了,瓦剌也需要來一次敲打。】 【永樂十二年二月五日,朱棣舉行了大閱兵,三月十七日,朱棣帶著皇太孫朱瞻基一起,從北京出發,親征瓦剌。】 漢朝初年。 劉邦撇嘴,對這瓦剌有點瞧不上。一方面是因為瓦剌的種種挑釁,很明顯瓦剌的實力無法與明朝相提並論,這隻能說是自取死路;另一方面是因為朱棣的舉動——他帶上了皇太孫,帶皇太孫幹什麼?當然是教導啊!那能去真正危險的、安全不保的地方教導嗎?當然不能。 他只是嘲笑瓦剌:“這明太宗顯然不把馬哈木放在眼裡啊!” 元朔元年。 劉徹也很高興,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經營西域的正確方法:只要大漢夠強,誰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其他都是次要的。 【四月二十四日,明軍到達屯雲谷,原元朝鎮南王孫孛羅不花等人前來投降。】 【六月初三,明軍前鋒遇到了瓦剌小股部隊,擊退後回報朱棣。朱棣斷定將會有主力軍隊來襲,命令明軍做好準備。】 【初七,馬哈木三路進攻,朱棣讓神機營負責應對中路。“發神機銃炮,斃賊數百人”,使得馬哈木中路動搖;隨後神機營支援明軍右路,憑藉火器之利,“連發神機銃炮,寇死者無算”,此時,朱棣親自率領鐵甲騎兵疾馳衝殺,最終馬哈木全線崩潰。】 【明軍追擊至圖拉河,斬殺王子十幾人,殲王子以下數千人,俘數十人,馬哈木只能乘夜北遁。】 【第二次北征結束。此次北征,為明朝換來了十幾年的邊疆穩定。】 對於此次北征結果,各個朝代的人都不意外。從戰前的種種舉措和細節就能看出來,馬哈木必定不敵明軍,區別只是戰敗的方法和時間而已。 而給了他們一個驚喜的還是神機營。 與第一次北征中的神機營作戰不同,上次神機營是在追擊戰中大量使用,還是追擊敗軍;此次卻是正面對陣,還是中軍之位,火器卻發揮得相當到位,十分亮眼:不僅能牽制住對陣的敵軍,還能支援右路。 若有此神器,再如這明太宗一般裝備一營,又何愁戰事不勝! 各朝皇帝紛紛再次催促工部(有的朝代沒有,就當有吧)加快火器研製,恨不得今天說,明天就有。 工部:別催了別催了,半個時辰前才發了旨意讓研製,神仙也不能半個時辰就弄出來啊! 【永樂十四年,馬哈木與韃靼戰後死亡,於是,韃靼的阿魯臺又開始飄起來了。】 【永樂二十年,朱棣覺得還是要讓人知道,自己是拿得動刀的,決定再次親征,目標阿魯臺。】 【此時朱棣已經年過六旬,作戰更傾向於穩紮穩打,而阿魯臺自從得知朱棣親征,就嚇破了膽,和以前一樣跑了。不過,與第一次沒經驗不同,這次阿魯臺跑的十分利索,明軍到來前就沒了影子。】 【找不到阿魯臺,加上糧草壓力,明軍只能班師回朝,但由於近年來兀良哈(最東邊的蒙古部分)也有些不安分,於是朱棣順手打了一頓兀良哈,讓其重新變得老實。】 明朝,永樂十六年。 “爹!”看到自己爹年過六旬還要去親征,朱高熾十分擔憂。之前他就在奇怪,五徵漠北,可現在十六年了也只有兩徵,原來他爹真的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