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間。 朱元璋對於這個疑問非常不滿,即使他知道最終是耶律德光繼承大統,但也並不妨礙他對此生氣不滿:“已經立下了太子,當然是要太子繼承皇位的!不是太子,還能是誰?” 皇子和大臣們一看,就知道這是皇帝因著耶律倍的事情聯想到自身了,不然不能這麼真情實感地憤怒和不滿。 朱棣悄悄道:“要我說,這還是因為契丹本身的特殊條件,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什麼特殊條件?當然是像神蹟說的那樣,剛剛從部落轉到國家,各項制度都不穩當,人們的思想也都還沒有切實的轉變,那麼自然不會像中原王朝那樣,乾脆、絕對只有太子能夠繼位,阻止的人都是亂臣賊子。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契丹特有的後族的力量了。述律平可不是什麼花瓶,或者說,遼國的皇后、王妃、公主都不是花瓶,她們本身都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又有家族力量支撐,加上種種原因下遼國不排斥她們參與政事和戰事,自然繼承人的選定也會是她們參與的內容之一了。 隋朝,開皇十八年。 楊堅回憶了一下:“等等,這個問題……雖然這遼太祖駕崩了,可這太子耶律倍可還好好的,沒有被廢呢吧?” 又不是太子被廢了,也不是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二兒子就像李世民一樣幹出了大事——這樣名正言順、理所當然的繼位人,居然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若說類似的著名事件,那也就是始皇帝的扶蘇和胡亥,可扶蘇到底沒有被正式冊立為太子。 獨孤伽羅覺得這其中必然不能只依靠耶律德光的勢力:若說他隨同征戰、立下功勞,那是肯定的;但是一個剛剛從神蹟口中的部落變成如中原一般的國家的地方,太子怎麼可能不隨同征戰?若說有軍中力量,大家應該都有。 最可能的是,耶律德光的功績超過耶律倍,聲望也超過了。 於是,她開口道:“我覺得,這個契丹內部的構成是最關鍵的。遙輦氏時有八部,那如今耶律氏有沒有八部?八部分別在誰手中?還有皇后,她手中的力量有多少?以及,她本人的能力如何?” 楊堅點頭,兩人都沒有提漢地,且不說日後漢地的重要性會是怎樣,只說當下,能夠左右皇位繼承的必然還是契丹本族力量。 “遊牧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的……”楊堅緩緩道,他嘗試推測這個契丹初建國時的調整情況,“所以,契丹雖然變成了國家,但理論上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這個傳統。”特別是眼下還是開國時期,耶律阿保機還在到處作戰,更是缺不了兵卒。 “確實,所以遼太宗想要繼承皇位,肯定少不了部族、或者說軍隊的支援——那羅延,你的意思是,皇后手中握有不小的兵力?”獨孤伽羅轉念一想,覺得很有可能。皇后不僅不是擺設,還能實實在在調動一批人手,這才是真正能夠左右朝政的根基。 【這裡先說明一個情況,耶律阿保機死後,耶律德光並沒有立刻繼位,而是在一年後才登基為帝。】 宋朝,天寶年間。 趙匡胤嘆氣:“是啊,沒錯,就是一年後遼太宗才繼位,中間這空檔的一年,都是皇后總攝軍國大事。” 這是遼國自己的風俗習慣,趙匡胤也沒興趣多管,反正應天太后做得相當完美,遼國也平平穩穩。 只是,他不由又想到了那個承天太后:“所以,趙光義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他是被什麼玩意兒糊了腦子了嗎?遼國這麼多先例在,他怎麼就覺得太后攝政時期是個正好攻打的機會?!” 別的朝代可能對遼國都不算了解,但作為與遼國共存時期的大宋,即使是宋初,也在認真蒐集遼國的各項情報資料,自然也對遼國那與中原各國並不相同的組織架構有所瞭解。 深刻的可能不行,但淺顯的,如王族與後族、皇后掌握的軍事力量等方面,還是知曉一二的。 【最終結果我們都已經知道,是二子耶律德光取代大哥、也是太子的耶律倍,登上了帝位。】 【那麼,是什麼讓耶律德光能夠成功上位呢?】 【首先,這和耶律德光本身的實力、人望密切相關。】 【雖然此時的契丹本質上還是帶著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