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會同年間。 “真是一點也不讓人意外。”耶律德光險些笑出聲來。至於為什麼最後還是沒有笑出來,倒不是因為他由此想到了大遼在最後階段的遭遇,而是因為在他的印象中宋朝已經形象全無、出現這些事情半點也不讓人有什麼激動之情。 不過,他確實是經過這一系列事件,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宋國的情況和問題:不是沒有有識之士,也不是沒有有雄心壯志之人,同樣也有著敢為人先、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義士,甚至有時,宋國民間普通百姓的抵抗意志還頗為強烈; ——但是,上述的這些所有類別的人,大多數時候,卻並不能真正做下決定,他們在更多時間中並沒有決斷的權力,而是受到更上一級的驅使。 而這些在更多時間能夠掌控局勢、真正影響到大局走向的人呢,大多數時候,都並不是上述那一些中的任一種類。 越想,耶律德光便越不由自主地對宋國產生了濃重的同情,當然也有對於宋國能夠威脅性較低而高興;同時,他甚至潛意識中對大遼的情況的滿意度提高了,表現在外,就是先前觀看完那“貴族風尚”後,面對大遼貴族們時有出現的不滿和沉思眼神出現的頻率降低了不少。 果然,幸福都是要靠對比的。 南宋,紹定年間。 看到窩闊臺居然連一點緩衝都沒有的就開始準備再度出兵,趙昀有一瞬間是崩潰的,他甚至一度想要乾脆扔下不管,眼不見心不煩。反正朝堂上有袞袞諸公,現如今又有史彌遠立於朝中……他不管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個念頭出來後,趙昀就又想起來神蹟中那句“被這一次的打擊搞的灰心喪氣”——就這一次打擊,皇帝就鬱郁不振,開始逃避,不敢再有什麼雄心壯志……這個問題要是神蹟沒有明確點出來也就罷了,偏偏卻直接說出來了! 這讓他還怎麼逃避?——畢竟,他還要臉。 趙昀現在年紀還算年輕,也並沒有真的自己直接遭受打擊,神蹟中雖然他的想法最終慘敗,但到底感受並沒有像那個自己一般強烈。同時,此時他的心中也還存有著一些對於開創大業的渴求,對於自己的臉面也還是頗為在意的。 再有,現在史彌遠還在,趙昀自己還沒有嚐到過不受他壓制的掌握大權的感覺,自然也不願意在此時就進一步落入下風。 於是,他盡力振作了起來。 只不過,蒙古的速度還是有些超乎了大宋君臣的承受力:這是一年十二個月,沒有一天不在征戰啊! 趙昀把第一個目標對準了趙彥吶:“這個趙彥吶……”史嵩之不好說,鄭清之是他的老師,可趙彥吶這件事上的問題可是明明白白。 迅速有人回答道:“官家容稟,趙彥吶曾為提點刑獄,時譽甚都。及至崔公與其共事,方察其人大言無實……”此人說到此處,頓了又頓,終於道,“崔公以為他日誤事省必此人,請廟堂毋付以邊藩。” 所以趙彥吶最後又怎麼跑到邊藩,不只是跑到邊藩,還擔任了四川制置使,成為了最高長官? 趙昀開始回想自己對四川制置使的記憶。 啊,先是鄭損,但是他在成吉思汗派騎兵南下入侵四川之後,拋棄了重要州府……然後就換成了桂如淵,但是桂如淵在面對拖雷帶兵“借道”之時,先是對蒙古的行軍路線判斷錯誤,後是棄城而逃……所以現如今就換成了趙彥吶。 “……”然後趙彥吶現在也棄城而逃了? 趙昀在心中把這三個人全部劃了一筆——這幾個人不能用了。 但是川蜀地區至關重要,到底派誰前去才能不至於出現又一次的棄城而逃?崔公,崔與之?但是他一直推辭自己給他的任命。 【趙彥吶跑了,但是隨後又調派了麾下的何鄰和王宣帶兵前往沔州,支援高稼。】 【面對來襲的闊端帶領的蒙古兵馬,高稼選擇了疑兵之計,升旗鼓譟,假做疑兵。】 【但是等到蒙古軍真的出現之後,何鄰和王宣也學習了他們上司的做派,直接帶兵逃遁,再一次只留下了高稼一人。】 【高稼最終戰死,而闊端則成功地佔領了沔州。】 【聽聞沔州被攻克、且高稼戰死的訊息後,趙彥吶再度轉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