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有代理商的身影。
像《陽光燦爛的日子》,當初沒錢的時候就可以找這類代理商來做評估,如果代理商評估後覺得電影有價值,就會幫忙籌集資金。
只是,當時無論是林子軒還是姜聞都沒有這種國際發行的經驗,根本不認識人,不知道該找誰,只能在國內自己想辦法。
聞雋同樣沒有發行過這類藝術電影,沒有門路。
如果不是誤打誤撞的碰到了法國人讓路易,電影的後期製作都沒辦法完成。
現在他們來到了威尼斯,瞭解了電影版權交易和發行的過程,認識了代理商,就算這幫人抽成狠了點,總算是一條融資的渠道。
當然,這需要你拍的電影在他們眼裡有價值,不然他們才不會搭理你呢。
這是一幫極為現實的生意人,他們不拍攝電影,卻能從電影中賺錢。
林子軒和聞雋商量了一下,與其和各國的片商一個個的談,不如交給代理商處理,這不是為了輕鬆,而是代理商更為專業。
代理商為了拿到更多的服務費,會盡力把電影賣個高價。
他們會根據各國不同的市場行情定出不同的價格來,還會按照各個國家不同的法律來修改電影中的內容,以免觸犯法律。
比如有的歐洲國家有保護動物的條例,那麼電影中就不能出現殘殺動物的鏡頭。
正因為如此,林子軒不會隨便找一家代理商,而是要找一家有實力和信譽的代理公司,否則代理商把電影版權賣出去卻拖欠著不給錢,還要到國外來打官司,那就麻煩了。
義大利電影人馬克穆勒給他們介紹了一家法國的電影代理公司,談妥了電影歐洲和北美的版權代理銷售事宜。
至於東南亞的版權,聞雋準備交給香江的電影公司運作。
這些代理商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有能力左右電影節的獎項。
為了讓他們代理的電影賣個好價錢,他們會透過各種關係讓電影獲獎,增加知名度。
那些大獎左右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投入的資源太多,得不償失,但一些小獎項還是能操作一下的,每一屆電影節都會設定附屬單元,有各種可有可無的獎項。
所以說,無論是國內的電影節還是國外的電影節,都有各種貓膩存在。
和代理商簽了合同之後,林子軒不用面對片商,輕鬆多了。
透過這件事,他意識到國內的電影公司必須要建立一套成熟的電影發行體系,這樣才能讓國產電影儘快的走向世界,也不會被外國的代理商從中牟利。
但現在,只能選擇和代理商合作。
接下來的幾天除了等待著頒獎,就是和各國和地區的電影人交流。
香江和寶島也有影片參加電影節,能來威尼斯電影節的基本上都是文藝片。
這個電影節的傳統正是聚焦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
林子軒看了幾部文藝片,大多非常的沉悶,或許很藝術,可就是看的不舒暢。
這讓他想到了國內的電影市場,第五代導演還在孜孜不倦的拍著文藝片,期望來到這種電影節上拿大獎。
可光靠文藝片沒辦法提振電影市場,商業片才更容易拉動票房,把觀眾吸引進電影院。
他拍《甲方乙方》就是想讓國內的導演看看這類商業片能賺錢,效仿的導演多了,電影市場就會慢慢的好起來。
不過這隻能帶動小成本喜劇電影的流行,還是沒辦法徹底改變華國藝術片佔主導的形勢。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拍大投資的電影,也就是所謂的大片。
華宜廣告的王鍾軍正在國內的報紙上普及好萊塢大片的常識,這對他來說很容易,只要把好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