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熟,和蘇聯作家扎米亞京的《我們》情節類似。

包括英國作家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這三部小說都描述了在未來的世界裡,主人公和整個世界抗爭,但最終失敗的故事。

這就是“反烏托邦”小說。

與其相對應的是烏托邦,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意思是“空想的國家”。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他的名著《烏托邦》中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

這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國度。

自從烏托邦這個概念產生以來,有不少人進行過類似的社會實踐。

在中國古代,最具有烏托邦精神的人物非王莽莫屬。

王莽當了皇帝之後開始了激進的改革,他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私人不準買賣土地,然後把土地重新分配。

他還要廢除奴隸制,禁止所有奴隸買賣。

他甚至實行了計劃經濟,政府控制物價,徵收所得稅,實行專賣制度。

所以,後世不少人都認為王莽是個穿越者,只是因為太心急實現社會主義,不小心被土著幹掉了而已。(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

《1984》想要出版還需要一段時間,林子軒準備先出版一套蘇俄叢書。

這套蘇俄叢書以扎米亞京的小說為主,也包括其他俄國作家的作品,比如托爾斯泰和普希金等人的小說和詩歌。

較為全面的展現俄國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的文學作品,讓中國讀者更為深入的瞭解蘇聯。

其中主推的就是扎米亞京的《我們》,林子軒為《我們》的中文版寫了序言。

他以為在中國有太多讚頌蘇俄的報道,導致中國青年不能正確的認識蘇聯國內的真實狀況,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要潑一盆冷水,讓青年從狂熱中清醒過來。

蘇聯並非是一個理想的國度。

他用高爾基作為例子。

由於高爾基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中國青年往往把高爾基作為蘇聯革命文學的代表,他們以為高爾基是蘇聯革命的堅定擁護者。

其實,那只是蘇聯的宣傳而已。

高爾基的確擁護蘇聯革命,但在十月革命爆發後,他看到了革命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於是,他在《新生活報》上對十月革命中的暴力和非人道行徑進行了鞭撻和批判。

“這是一場沒有精神上的社會主義者、沒有社會主義心理參與的俄國式的暴動,是小市民動物性的大釋放,下一步它將會轉向黑暗的君主制,那一天為時不遠了。”

“布林什維克斷送了、淘空了、毀壞了祖國,把俄國作為一個瘋狂的大試驗場,把人民變成他們革命夢想的試驗品。”

“你們謾罵吧。但我就是如此思考的,我從不想把自己的思想變成你們主義的附庸。”

這些發表在《新生活報》上的文章結集出版。叫做《不合時宜的思想》。

這本書在蘇聯被禁了70年,直到1988年才得以重新出版。

這就是十月革命之後的高爾基。

如果不是因為他在文壇的地位。以及和列寧的友誼,恐怕早就被驅逐出境了。

列寧對高爾基很愛護,每次莫斯科佈置大逮捕行動時,列寧都會把高爾基打發到外地去,免得高爾基在莫斯科鬧事,弄得大家不好收場。

1921年,不滿意蘇聯的高爾基又一次離國出走,蘇聯對外宣稱高爾基是到國外養病。

高爾基先在德國,後來長住義大利。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