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於是就叫做林智健。
林子軒覺得不怎麼樣,但不敢反駁。
隨後他就釋然了,因為他想起了後世的一句話,人至賤則無敵,想來能夠叫做“智健”的孩子長大後都是無敵的存在。
他其他方面都不擔心,唯一擔心的是這個孩子也是一個穿越者。
在後世看網文的時候他就非常討厭雙穿和多穿的小說,沒有重點啊。
穿越這種事情,有我一個就夠了。
為此,林子軒做了一個實驗。
他悄悄的在孩子耳邊講了一段郭德鋼的《我要上春晚》來試探孩子的反應。
講完之後,他自己樂得不行,孩子沒有樂,反而哇哇大哭起來。
看來不是穿越者,就算是穿越者,也不是和他一個時代的,或許是異世界的穿越者,否則聽了郭德鋼的相聲不可能哭的這麼傷心。(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三章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林家,最喜愛這位林智健小朋友的非他的姑姑林曉玲莫屬。
這位姑姑感覺上像是找到了一個新玩具,讓馮程程擔心不已。
好在這種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六月二十三日,林徽茵和梁思城來到了上海,同行的還有不少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
這些人大多是北大和清華的畢業生,北大以文科著名,清華則多是理科精英。
在這個年代,能夠出國留學的學生要麼才華出眾,要麼有家庭背景。
這麼多人同行,讓林子軒略微放心一些。
只要能抵達美國,他做了不少安排,可以保障妹妹的安全。
透過這幾年的相處,他接受了這個家族,也接受了這個妹妹,雖然有些不捨,但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到國外去看一看,開闊眼界,要比女校畢業後嫁給一個陌生男人更好一些。
民國風氣漸開,青年提倡自由戀愛,林子軒支援妹妹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只要不是外國人就行了,他還沒有做好有一個洋妹夫的準備。
在這方面來說,他算是保守了。
在後世,不少女人都想嫁給外國人,擁有外國國籍,林子軒對此並不認可。
由此可見,保守是相對的,他在民國時期算是新式人物,而在後世則是標準的保守派。
在碼頭上,林子軒把妹妹送走,返回家中,心裡有種淡淡的惆悵。
這種感覺叫做牽絆,他在這個世界的牽絆越來越深了。
有同樣感覺的還有阮玲鈺,送走了林曉玲,她覺得更為孤單了。
在懷念林曉玲的同時。她也在擔心自己的將來。
在女校她是林曉玲的跟班,和女校的學生一起玩,有林曉玲罩著她,自然沒什麼人敢欺負她,但現在她很擔心以後女校的生活。
中西女校中存在著校園冷暴力,學生都是上海灘各大家族的女兒。互相較勁,明爭暗鬥的事情並不少見。
背後的家族勢力是她們在女校生存的基礎,雖然女校管理嚴格,卻無法絕對禁止。
想想看,上百名女孩子整天生活在一起,怎麼可能沒有矛盾,還會拉幫結派,孤立對手。
她們雖然不會大打出手,也不會破口大罵。但輕視冷漠帶來的傷害有時候比打罵更為傷人,所以能從女校畢業的學生都擁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也是她們進入社會後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
林子軒看到一個人坐在花園鞦韆上的阮玲鈺,身影頗為落寞。
他發覺阮玲鈺其實是個很喜歡玩鬧的女生,不是像她以後在電影中扮演的那種悲情女主角,在和林曉玲一起的時候兩人會偷偷的跑到外邊舞廳裡跳舞。
還會看一些鴛鴦蝴蝶派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