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下去,地價不會跌,只會越來越高。
這個時候投資房地產行業,就算是隻買地皮,不建房屋,等待地價升值,也能大賺一筆。
在租界內,房地產開發以外商的洋行為主。
外國人在上海租界,透過“永租”形式取得土地實際所有權,為房地產開發創造條件。
隨後小刀會起義,大批上海縣城居民湧入租界,外國商人乘機競相建造簡屋,高價出租。
以此為契機,外商引入英美等國一整套房地產投機買賣、出租、抵押貸款、發行股票等經營方式,牟取暴利。
1870年,英商德和洋行在上海最早經營房地產業。
此後,帶動一批外商房地產企業,並積聚鉅額資本,外商房地產業成為租界的支柱產業。
民國初年,國內各地富商豪紳避難上海租界,投資房地產,上海房地產業得到較大發展。
1898年,寧波鎮海人葉程衷開設的樹德房地產公司,是上海最早的華商房地產公司,他管理自有的房地產出租,月收租金達規銀6000到8000兩。
1900年前後,浙江南潯的劉庸家族在租界內買地建屋。
為了管理眾多的產業,在1910年設立了經租帳房,後來兄弟分家,僅劉精德一房,就分到大樓兩座,住房600餘幢,每月租金收入達5萬銀元。
寧波鎮海的李業亭家族在上海擁有大量房地產,後來設立了天豐、地豐、元豐、黃豐四家房地產公司。
由此可見,浙江人炒房的歷史源遠流長。
到1921年,每年房捐地稅佔租界財政收入一半以上,最高達到四分之三。
這時候,租界內真正具有土地開發能力的華商房地產公司並不多,規模也比不過外商,大多隻是管理出租而已。
但房地產行業的高額回報讓華商們紛紛動心,想要分一杯羹。
1922年,上海灘的頂級家族,盛家的三公子盛生頤以白銀50萬兩開設美商招牌的溢中地產行,從事房地產買賣、抵押、經租、建築設計等業務。
林子軒感覺得到,一個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趁著地價還沒有被哄抬的過高,他準備以建設新戲院為名在法租界拿地。
以他的資金想要開發建房子有點困難,但卻可以囤積起來,等待升值。
有了馮敬堯在法國人那裡的關係,他可以事先知道法租界未來的發展規劃,哪裡要修路,那裡有大工程,地價肯定會上漲。
他沒辦法和外商爭,也不能和財大氣粗的寧波幫爭,只想搭順風船撈一筆資金。
於是,他把收購戲院剩下的三十萬銀元投入到了地產行業。
不少大膽的商人都是從銀行大筆的借貸,然後炒地皮,建房子,賺了錢繼續炒地皮,資金成倍的增長。
在這個時期,的確出現了一些依靠房地產發家的商人。
林子軒的膽子不大,他信奉穩健的投資策略,雖然不能一夜暴富,但至少不會血本無歸。
他旗下的企業都是優質資產,賺錢沒有問題,沒必要冒險。
《日出》繼續在法租界放映,不僅收回了成本,還賺了不少,他低估了這個時代人們的好奇心,光是有聲電影這一個噱頭就會讓無數觀眾走進戲院。
他們對劇情沒什麼興趣,就是為了聽電影裡的人說話。
《津門大俠霍元甲》回到了租界,仍舊受到觀眾的歡迎。
雖然有另外一家電影公司的功夫片上映了,但和《津門大俠霍元甲》中的打鬥場面根本無法相比,就是一部粗製濫造趁機撈錢的跟風電影。
觀眾在看過首映後把片子罵了一番,沒辦法,兩部電影的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