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0部分

而隨後秦小白又向袁紹說道:“小白不才。盟主當不了,不過自感軍師之位勉強可當,因此毛遂自薦一下,不知袁盟主與諸公們意見如何?”

“小白兄言重了,諸侯聯盟軍師之位,舍小白兄還能誰?”

袁紹得秦小白讓盟主之位,正心情大好,而軍師說起來貌似很厲害,但實際上採不採納其建議。還不是要看他這個盟主的意思,他想聽就不聽就不聽。

而袁紹後來也親身驗證了這一點,那邊是對於他那兩位軍師田豐、沮授,一直都是一副愛聽不聽的模樣……

因此面對秦小白請求這個。權柄完全拿捏在自己手中的軍師之位,袁紹自然無不答應。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袁紹認識狂戰天下的話,估計他就不會答應得這麼痛快了。

想當初。狂戰天下也是盟主,秦小白也是軍師,此情此景何曾似曾相識……

“正是、正是。日後聯盟大軍,不僅要靠秦驃騎的威名,更要借秦驃騎的謀略來決勝千里了。”

秦小白本可擔當盟主,現在擔任一個軍師,自然是綽綽有餘,而現在既然袁紹都答應了,眾諸侯們哪兒還有反對的道理,自然紛紛贊同。

見成功要到軍師之位,秦小白欣然而喜。

秦小白之所以要軍師而不要盟主,是因為他和眾諸侯們的目標不同。

秦小白的目標是,在此期間快速發展實力,然後藉助諸侯聯軍之勢,在讓呂布誅殺董卓後,能夠成功全盤吞併董卓的兵馬。

而不是去費盡心力的,整合心懷各異的諸侯們的兵馬,和董卓死磕對耗。

秦小白也清楚的知道,諸侯聯軍看起來是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卻內部矛盾重重,除了孫堅在前面硬抗外,就連曹操都只是見縫才插針,當然了這裡面也有曹操本部兵馬不足的緣故。

而由此也可看出,諸侯聯軍只是浮於表面而已,身為盟主根本就不能號令諸侯。

而不久後,最終伐董還沒成功,諸侯聯軍就先自行解散了。

聯軍解散便代表伐董失敗,責任最大的自然是盟主,這個背黑鍋的盟主自然當不得。

而軍師就完全不同了,軍隊打得贏是軍師出謀劃,打不贏是盟主不納諫言。

同時憑藉軍師這個在聯軍中重要至極的位置,秦小白還能完完全全的借到諸侯聯軍之勢,真是沒有比這個更適合他的職位了。

同時,秦小白也無需擔心,讓出盟主之位後,袁紹會對他以勢壓人,因為袁紹連其他普通諸侯都命令不了,憑什麼來號令他這個位比三公的驃騎將軍。

更何況,秦小白手中還握有,太后給他讓他號令諸侯的懿旨,如果看袁紹不爽的話,隨時也可以反客為主,怎麼把袁紹扶上去的,就怎麼把這貨給一腳踹下來……

……

諸侯會盟,在推選出了盟主、軍師之後,又相繼推選出掌管後勤的袁術、和擔任先鋒之職的孫堅。

至於其餘諸侯,也都分配下來相應的任務,讓他們各司其職。

在解決完一切該問題後,隨即袁紹就要對董卓宣戰。

這個討賊檄文,本是讓袁紹的主簿陳琳來寫。

不過秦小白卻將這活攬了過來,他不是剛召喚出一個一吹頂十黑的詩仙麼,就讓李白練練筆吧。

而李白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顯身手的機會,立即就寫就了洋洋灑灑的討賊檄文。

檄文上其他諸侯都是正兒八經的介紹,到秦小白這兒就寫成了詩詞歌賦了。

黃巾反、塞北亂,大漢出了個秦小白,他為人們謀幸福兮,他為大漢挽狂瀾……

這詩詞念起來朗朗上口,讓人一看就懂,便於在百姓相互傳誦,能在最短時間內讓天下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