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第三板斧是直接跑到戲院後臺,坐地念央央兒,哭窮,說自己年邁體弱沒人管等等。馬連良一點辦法都沒有,心想蕭先生說的“一大三大”果然應驗,是非上門了。
在馬連良的同輩兄弟當中,從事京劇事業的有堂兄弟馬春樵、馬慶雲、馬小龍、馬最良、馬宏良、馬四立、馬全增,表弟哈寶山、連襟馬連昆及胞弟馬連貴,這些人大部分在扶風社裡供過職。馬連良對他們一視同仁,他的惟一原則就是“臺上不論親戚”。是什麼材料就來什麼活兒,絕不因為親屬關係而刻意提攜。這樣才能保證完美的藝術效果。
長子崇仁第一次隨扶風社出外演出到了天津和青島,在青島演出結束之後,馬連良對兒子說:“下一站上海你就不要去了。你的武生(藝術水準)不夠去上海的水平,那邊張云溪的《四傑村》是全場觀眾好送下,你還達不到,先回家吧!”崇仁在家中外號“顢了顢頇大爺”,對父親言聽計從,唯命是聽。後來,黃元慶加入“扶風社”,唱武生,馬連良讓崇仁由武生改老生。平時在演出當中,可以跟自己及李洪福先生學藝,讓崇仁多學多看,就是不演以後也可以給人說戲。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心勤。又讓崇仁拜雷喜福先生為師,學老生戲。行內人士都認為雷先生的戲有點“過”,特別誇張,崇仁就問父親這個問題,父親說:“就是因為‘過’,你學不到他那個‘份兒’上,就正合適了。”讓崇仁先從家院、門子學起,先鬆弛下來,別像武生、花臉一樣總愛“架著”。崇仁對父親的教誨總是深信不疑,到了八十多歲時還說“至今獲益匪淺”。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慘淡經營(15)
表弟哈寶山就不可能做到像馬崇仁一樣了。他本身是唱裡子老生的,想傍著表哥馬連良長期合作,戲班裡管這叫“揪住龍尾巴了”。但其藝術水準,尚不能與李洪福、張春彥以及後來的馬盛龍等相比,所以馬連良用他的時候不多。因此;哈寶山心裡一直有些彆扭,認為表哥人情淡薄,不照顧本家親戚,心裡憋著一口惡氣。
此時黃元慶即將從“富連成”出科。他原是焦菊隱先生與人合辦的小科班“志興成”的學生,叫黃誌慶,與任志秋、李志良等是師兄弟,在科中非常紅,綽號“小老虎”,是難得的武生人材。後來“志興成”解散,學生轉入了“富連成”,改名黃元慶。有譚小培、馬富祿、楊盛春、哈寶山出面為黃元慶保媒,希望迎娶馬家的大小姐馬萍秋。馬連良非常高興,有這四大媒人保親,加上自己也非常器重黃元慶,就應允了這門親事,並且親自上譚、馬、楊三家謝媒。同時認為哈寶山是自己親姑姑的兒子,就免了俗禮,不必謝了,沒想到把自己老姑一家得罪了。
就在馬萍秋出嫁的當天,哈家一家人終於找到了出氣的機會。他們慫恿萍秋向繼母陳慧璉要東要西,不給就不上轎,哭哭鬧鬧很不體面。哈寶山在一旁敲邊鼓說:“不要白不要,這是最後一次伸手的機會了,嫁出姑娘潑出的水!”又讓其母出面,代表萍秋索要親母王慧茹夫人留下的一堂菲律賓木傢俱。然後又要鑽戒,陳慧璉認為太過分。這位老姑奶奶就倚仗自己在族中的輩分高,對陳慧璉橫挑鼻子豎挑眼。從當年入馬家門沒按回教的風俗辦事,到今天的保親不謝媒,都歸罪到了陳的身上。實際上是指桑罵槐,矛頭指向三侄馬連良,而且越說越生氣,氣極而泣,把一場喜慶的出嫁婚禮變成了鬧劇。哈寶山見母親哭哭鬧鬧,認為“老家兒”受了委屈,於是不顧臉面大打出手,拿起一個茶壺,直接扔向了客廳的窗戶。前來道喜的梨園界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都認為哈寶山太過分。於是由萬子和出面喝斥哈寶山,讓他顧及馬家的體面,別沒完沒了。誰知此時的哈寶山已進入歇斯底里般的瘋狂狀態,給萬子和來了個“不論秧子”,不管不顧地飛起一腳,把萬子和踢了一個大跟斗。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