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來到了甘肅興隆山,聖靈被安放於此。此後10年間,興隆山裡,祭祀如儀。達爾扈特人實行輪班,每半年一換。而在千里之外的伊金霍洛,達爾扈特人的“五百兩”照常上交,保證了故地的各項祭祀從未間斷。
1949年蘭州解放前夕,成吉思汗靈柩又被遷往青海塔爾寺。僅過了20多天,青海便解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位將軍來到塔爾寺,獻上3只全羊後大聲宣佈:從現在起,這些達爾扈特為我們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派出的守護成吉思汗靈柩的和有關歷史文物的人員。
劫
1954年4月,成吉思汗靈柩從青海塔爾寺回到伊金霍洛。在人民政府支援和幫助下,兩年後,一座嶄新的成吉思汗陵宮出現在高高的山岡上,蒙古包式樣的建築弧線柔和了硬邦邦的甘德爾山樑。
供奉成吉思汗靈柩的白宮,還有自18世紀30年代起就被分散到鄂爾多斯各旗的其餘諸白宮,都被請遷進了新陵,歷盡滄桑變遷的“八白宮”就此安頓下來。達爾扈特人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然而一場“文革”,像草原上的“風滾草”一樣來勢洶洶。
那是令人心痛的時刻。守陵的達爾扈特人撲上去拼命想護住銀棺,但造反小將們哪管這一套,他們把達爾扈特人一個個地揪出陵宮。有人三下五下就撬開了達爾扈特人守護了700多年的銀棺。有幾個在場的人後來寫了回憶錄,說銀棺裡既沒有成吉思汗的遺體,也沒有金銀財寶,只有一撮白駝毛、一袋子骨灰狀的東西、一雙小孩鞋、一塊風乾肉。
骨灰隨風一撒,駝毛隨手一扔,小將們終於達到了“破四舊”的目的。據說,一位70多歲的老達爾扈特當晚偷偷把駝毛等物品撿回去藏起來,“文革”結束恢復祭祀時又放進了銀棺。
戰火中西遷(3)
劫難並未到此結束。“抄了兩回。”成陵管委會民族事務和文物管理局局長王力東的語氣中充滿遺憾和惋惜,“用解放牌大卡車拉了滿滿4車,成陵的各種祭祀用品全給拉走了。”金銀祭器交給了銀行重新熔鑄。其他財物上交伊金霍洛旗財政局,隨後流散各處。守陵的達爾扈特被打成了“反革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毫無辦法。
直到現在,王力東還時常想起“八白宮”裡供奉過的那把弓箭,“有六七尺長吧,當時我七八歲,一個人根本背不動。”按他的說法,那絕對不是普通弓箭,是用珍貴的犀牛角一片片粘連起來的。靠著它,成吉思汗征服了32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他聽說,這把弓箭後來又被人們鋸成一片一片,大概入了藥了。
1971年,成陵變成了戰備鹽的儲藏庫,再沒人能為靈前的酥油燈添酥油了。
然而在達爾扈特人心中,聖燈從來沒有熄滅過。
1969年,達爾扈特人的老“太師”查格德爾獲得平反,被分配到畜牧局工作,他逢人就問:我們平反了,成陵怎麼辦?
1977年,時逢撥亂反正之初,又正好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30週年,在達爾扈特人的奔走呼籲下,有關領導下了指示,讓各旗供銷社把堆放在成陵的戰備鹽統統拉走,著手成陵的維修。
1981年農曆三月二十一,達爾扈特人終於徵得有關部門的同意,自己湊了100元錢,從供銷社買了糖塊、葡萄乾、外加一隻羊,進行了春祭。
兩年後,當地的民族事務委員會撥了1000元專款,當年恢復了3只羊的祭祀。
又過了一年,財政撥款漲到3000元,供桌上擺起9只羊。
1986年以後,成陵成了事業單位,門票、賓館收入都歸自己支配,達爾扈特人把四時大祭都恢復起來,最多一次煮了27只羊,熱熱鬧鬧地堆滿了供桌。
平反後的守靈人,也在不斷找尋成陵文物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