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最重要的目的是尋找失蹤的朱允炆。由於鄭和下西洋之後,世界的天平傾斜了,於是,也最大化的造就了東方不亮,西方亮。

另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時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中心,四海都應該來朝賀,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就有如拿破崙之所以偉大一樣的,朱棣的傑出,還是時事給了他機會,同時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機會。最終,朱棣的以武治國,單單是一種迴光返照而已,在民族爭戰了多年以後,已經經於疲憊,就有如一個老態龍鍾的老人需要偃旗息鼓的休息了。於是,朱允炆,朱高熾堂兄弟倆則把這些措施執行下去了而已。

朱棣的另一個壯舉,似乎就有如秦始皇造長城,楊廣開通大運河一樣的,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荊城,準備遷都,似乎楊廣的大運河是派上了大用場的。

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四庫全書》卻有很多內容被編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壞。

然而,似乎最大的成就,還是造就了之後的太監勢力,鄭和無疑也是。從此以後,東方不亮,西方亮,卻是一塌糊塗的一敗塗地得一蹶不振。可見,還是一個風水嶺。

可惜的是,後代卻一代不如一代的都走了下坡路。同樣的,朱允炆的文治到朱棣也走了一個下坡路,卻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分界線。鄭和下西洋之前是,中國一支獨大,之後,卻是‘八國聯軍’有如獅子和狼般的圍獵中國這頭野牛,看到哪個掉隊了,就吃掉哪一個,無奈,一隻獅子沒有威脅,威脅的是獅群聯合起來圍獵由散戶組成的中國這群野牛。

宦官專權的禍首,是皇權,是浸透封建專制主義的皇帝制度,只要封建專制主義存在,皇帝制度依舊,宦官得以孳生的條件,便繼續存在,因此,殺了王振,曾幾何時,又出了兩個更厲害,更專權的‘立皇帝’劉瑾與‘九千歲’魏忠賢,以及王振曾經的親信‘四朝*’的郭敬。

然而,魏忠賢有造反的機會,也有這樣的條件,可惜,明明有企圖,有計劃,只因骨子裡就是一個小人物。

怯懦,不自信,沒決心,更無從超越,奴才終究只能是一個奴才,哪怕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階而高貴的奴才,他一度成為大人物,卻非因自己有能力,有魄力,就有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有如國民黨而是‘小角色’的臺灣民進黨的喪心病狂,雖取得了勝利,卻依然逃脫不了一樣的不自量力的小人物命運。

因為慾望,所以,成就了欺騙,因為心志太小,所以,經受不住誘惑,因此,敗下了陣來,卻是因為兩個人的心志,相差好幾個數量級,所以,造成了差異等級上的不平等,卻也不會是因為了解而分開,因為相知而別離。

然而,朱由檢贏得了‘小人物’魏忠賢,也為‘大人物’張居正昭雪平了反,卻是因為心志太小的還是在‘一介書生’袁崇煥上敗下了陣來,而吳三桂卻順水推舟的把別人的江山也給獻了出去……

輸在一個態度上,愛面子也是一種態度,不懂得分工也是一種態度,天下沒有全才的,即使有,人的精力,經歷,所經歷過的,都是有限的。

拿破崙與第六帝國

拿破崙與第六帝國

縱使巴爾扎克如何的努力,如何的攀高,都無法超越雨果的高度。於是,雨果與巴爾扎克,足以去說明偉大與傑出之間的差別,並不單單隻有一步之遙。

拿破崙用寶劍,征服了世界。可是,拿破崙也有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