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齊能夠大國崛起的秘密。36
所以,齊魯雖然是近鄰,但兩國的作風和傳統,卻大相逕庭。魯國實行的是公族制,齊國實行的是卿族制。後來取代齊君的,就是卿族田陳氏。
田陳氏的始祖名叫完,本是陳國公子,由於國內動亂而投奔齊桓公,從此落戶在齊,稱為陳氏,也叫田氏。陳和田,在當時讀音相同,一回事。只不過春秋稱陳,戰國稱田;《左傳》稱陳,《史記》稱田,因此不妨稱為田陳氏。
那麼,田陳怎樣取代姜齊?
和平演變。
演變其實是政變,這跟魯國是一樣的。只不過,三桓化公為私,田陳則收買人心。這事至少在景公時代就開始了。齊景公是個貪婪的人。當時齊國民眾的收入,三分之二要交給公家,留給自己的只有三分之一。結果,景公的國庫裡,糧食多得吃不完,生蟲長蛆;衣料多得用不完,破爛腐朽。老百姓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凍餒倒斃於路途。齊國的刑律又苛嚴,民眾動不動就會被砍腿砍腳,以至於&ldo;國之諸市,履賤踴貴&rdo;,鞋子賣不掉,假肢買不著。
田陳的氏室,則反其道而行之。老百姓向他們家借貸,他們用特製的大容器多給;收租、收稅、收貸,則用法定的小容器少收。從山上採購木材,從海邊採購魚鹽,進價是多少,賣價也是多少。如果民眾家庭困難,他們還給救濟。這就不僅是讓利於民,而且是普施恩惠。難怪齊國的民眾對田陳氏室,會&ldo;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rdo;。田陳在齊國,簡直就是&ldo;人民的大救星&rdo;。
所以,齊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出使晉國的齊國政治家晏嬰,便對晉國政治家叔向說,國君拋棄自己的子民,他們只能到田陳氏那裡去。我不保證將來陳家會不會得到邦國。但我們齊,肯定已經是末世了。37
然而齊景公對此,似乎並沒有多少警覺。反倒是田陳氏的第五代掌門人陳桓子,聽從晏嬰的建議,把自己從內亂中獲得的資產全部交還給公家。他還召回流亡國外的公族,增加他們的俸祿,封給他們采邑。對沒有爵位的公子公孫,他私下裡分給田地;對孤苦伶仃的弱勢群體,他私下裡分給糧食。
田陳氏大得人心。38
齊景公終於開始覺得有問題。有一次,景公和晏嬰聊天。景公說,寡人的宮室美輪美奐,卻不知道將來是誰的。晏嬰說,田陳氏的吧?田陳氏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功德,但民眾對他們家的春風雨露,已經載歌載舞了。
景公問:有辦法嗎?
晏嬰說,有。辦法,就是禮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婆母慈祥兒媳婦順從,這就是禮。
景公說,我知道禮能治國了。39
其實相同的意見孔子也發表過。就在景公與晏嬰對話的前一年,魯昭公討伐季孫氏兵敗逃亡,孔子隨後也到了齊國。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的回答便是&ldo;君君,臣臣,父父,子子&rdo;。意思很清楚,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每個人都恪守禮儀,遵守規範,天下就太平。
可惜孔夫子是&ldo;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rdo;,晏夫子則是&ldo;不問我不說,說了也不做&rdo;。事實上,阻撓孔子在齊國實行禮治的不是別人,正是晏嬰。晏嬰對景公說,王室衰微,不可救了;禮壞樂崩,好些年了。孔丘那一套,沒用。
孔子只好打道回府。40
晏嬰為什麼要反孔,讀者自可見仁見智。但他說禮樂的崩壞已積重難返,則是事實。因此,以晏嬰之多智,便既不能挽救姜齊的沒落,也無法阻止田陳的壯大,只能聽天由命。也因此,他在齊國的政治鬥爭中嚴守中立,對所有的政變都不支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