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頁

事實上齊桓和晉文這兩代霸主,最受後世肯定的就是攘夷。比如孔子的兩個學生子路和子貢,都曾問過同一個問題:齊桓公逼魯國殺了公子糾,糾的一位師傅召忽殉主自殺,同為師傅的管仲不但不死,還轉變立場去輔佐桓公,這個人不仁吧?孔子卻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仁!當然仁!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頭散髮,衣襟往左邊開,變成野蠻人了!13

孔夫子說得並不錯。沒有齊桓和晉文,我們民族的歷史確實可能會重寫,儘管重寫也未必就一定不好。

總之,攘夷在當時,是華夏各國的政治需要,也是文化需要。因此,霸主的橫空出世,是順應潮流的。就連秦穆公,之所以成為&ldo;春秋五霸&rdo;的候選人之一,恐怕就因為他最終完成了對犬戎的征服。

攘夷就要尊王。只有把周天王的旗幟高高舉起,諸夏內部才能團結。內部團結,才能一致對外。因此,華夏各國雖然心懷鬼胎互不相讓,但沒有一個人膽敢反對尊王。齊桓公稱霸的葵丘之會,晉文公稱霸的踐土之盟,先後兩位霸主對天子也都極盡恭敬之禮。結果,霸權時代的周王原本實力盡喪,表面上反倒威風八面,人五人六,出盡風頭。

這真是太具戲劇性了。

但更戲劇性的,則還是一個蠻夷之邦在南方悄然崛起,並加入到爭霸中原的行列裡來。

這個蠻夷之邦,就是楚。

蠻夷之邦:楚

楚人是蠻夷嗎?

好像是。

蠻夷,是相對於中國而言的。中國,就是中央之國,或中原之國。本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說過,當時人們的世界觀,是天圓地方。半球形的天扣在正方形的地上,叫&ldo;普天之下&rdo;,簡稱&ldo;天下&rdo;。正方形的上下左右,是四個海,東西南北各一個,叫&ldo;四海&rdo;。人類居住的地,在四個海的當中,叫&ldo;四海之內&rdo;,簡稱&ldo;海內&rdo;。海內或天下的正當中,叫&ldo;中國&rdo;,即天下或四海之中的邦國。住在中國的,是諸夏或華夏。東西南北的&ldo;非華夏民族&rdo;,細分則東曰夷,南曰蠻,西曰戎,北曰狄;統稱則叫夷,或蠻夷,或夷狄。所謂&ldo;攘夷&rdo;,便包括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天圓地方。圓形之內叫天下,方形之內叫海內,方形之中叫中國。

華夏與蠻夷或夷狄,差別主要在生活方式。按照《禮記&iddot;王制》的說法,東夷和南蠻&ldo;不火食&rdo;,即不吃熟食,生吞活剝;西戎和北狄&ldo;不粒食&rdo;,即不吃糧食,只吃肉類。至於服飾,東夷&ldo;被發文身&rdo;(被讀如披,意思也是披),即披頭散髮,身上刺青;南蠻&ldo;雕題交趾&rdo;,即額頭刺青,光著腳丫;西戎&ldo;被發衣皮&rdo;,即披頭散髮,不穿絲綢或麻布,披獸皮;北狄&ldo;衣羽毛穴居&rdo;,也是不穿絲綢或麻布,還住在洞穴裡。其實還有吳和越,是&ldo;斷髮文身,裸以為飾&rdo;,14即剪斷頭髮,身上刺青,不穿衣服。

顯然,華夏與非華夏民族的差異,是文化的。但在當時&ldo;中國人&rdo;眼裡,卻等於開化和不開化,文明和野蠻。

這並非沒有道理。

事實上,用火、農耕、養蠶業和紡織業,都意味著生產力的進步。用火則熟食,農耕則粒食,養蠶則衣帛,紡織則衣布。因此,茹毛飲血,不吃糧食,不穿衣服,身披獸皮,不會蓋房子,都是落後的表現。至於文身和刺青,則是原始時代的風氣。所謂&ldo;被發文身,以象麟蟲&rdo;,15正說明這些民族還停留在生殖崇拜或圖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