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頁

越的文化更落後,是&ldo;斷髮文身&rdo;兼&ldo;徒跣不履&rdo;,也就是頭髮剪短,身上刺青,光腳不穿鞋,語言與諸夏更不相通。他們參與國際性角逐,是在春秋晚期,而且一開始只是楚人的跟班,名次還排在頓國、沈國和徐國的後面。7

范蠡的自述就更為淒涼。

滅吳之戰,勾踐圍吳三年,吳人不戰而敗。吳王夫差派王孫雒(讀如洛,亦同洛)前去求和,范蠡卻拎著鼓槌提著戰鼓去應對。王孫雒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大事不好。於是王孫雒說:尊敬的範先生範大夫啊,助天為虐不吉祥。如今吳國的稻子被螃蟹吃得連種都留不下,貴國就不怕不祥嗎?

范蠡則不無悲憤地回答說:親愛的王孫大夫啊,我們越國的先君,在周天子那裡連個子爵的地位都得不到,這才躲到東海之濱,與蜥蜴、鱷魚、蝦蟹、龜鱉為伍,像青蛙一樣生活。我們雖然很慚愧地長了一張人臉,其實跟禽獸沒什麼兩樣,哪裡聽得懂你說的那些人話呢?8

看來,越人不但文化落後,還因此受過歧視。

然而天意從來高難問。越、吳、楚,雖然一個比一個文化落後,一個比一個更是蠻夷,但國運的興衰,霸權的興替,卻像老百姓堆柴火,後來者居上。先是吳勝楚,後是越滅吳。吳勝楚,是在楚靈王死後不過二十三年;越滅吳,也只在闔閭死後二十三年。無乃過速乎?無乃神奇乎?

是啊!齊、秦、晉做不到的,吳做到了;楚做不到的,越做到了。蠻夷小邦的勃然興起,真是銳不可當。難道世事的變化真如民諺所云,是&ldo;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rdo;?難道後起之秀吳和越,真是&ldo;秤砣雖小壓千斤&rdo;?難道一個邦國或族群,文明程度越高,就越是鬥不過那些蠻族?

難講。

的確,蠻族是有可能創造或改寫歷史的。比如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的腓尼基人,創造了希臘文明的多利亞人,征服過埃及、吞併了新巴比倫王國的波斯人,創造了伊斯蘭文明的阿拉伯人,便都曾經是蠻族。

事實上蠻族的一大優勢,就在於又霸又蠻。他們血氣方剛,生機勃勃,初生牛犢不怕虎,沒那麼多清規戒律和陳詞濫調,也未必都按牌理出牌。所以,希臘被馬其頓征服,馬其頓被羅馬征服,羅馬則被文明程度更低的日耳曼人所滅。也所以,夫差見了勾踐,就像宋襄公遇到了楚成王,有理說不清。越能勝吳,確實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然而吳國這顆冉冉升起又很快隕落的新星,固然堪稱&ldo;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rdo;,越國同樣難逃一死。9最後真正強大起來的,不是越,更不是吳,甚至不是晉,而是齊、秦、楚。

這實在意味深長。

黃河,長江

不妨再看春秋諸霸。

春秋諸霸有三個特點。第一,除晉國姬姓外,其餘都不姓姬。齊姓姜,宋姓子,秦姓嬴,楚姓羋(讀如迷)。吳國號稱姓姬,越國號稱姓姒(讀如四),其實無姓。第二,除晉和宋在中國(中原)外,其餘都在邊緣。齊在東夷,秦在西戎,楚在南蠻,吳和越在百越。第三,稱霸的順序,是先黃河後長江。具體地說,是先在黃河下游(齊),然後黃河中游(晉和宋),然後黃河上游(秦),然後長江中游(楚),最後長江下游(吳和越)。

這可堪稱&ldo;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rdo;。

連線起黃河長江的,是晉和楚。實際上從晉文公到楚靈王,霸主的位子基本上是由晉楚兩國輪流坐莊的。這一百年間的歷史,又可以分為晉國主霸、晉衰楚強、晉楚相爭、晉霸復興、晉楚共霸五個階段。10其間,由於楚人北上爭霸,晉國的霸主地位只能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同樣,由於晉國南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