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開學的第一頓午餐

上午最後一節課的下課鈴聲驟然響起,如同一道衝鋒的號角,瞬間點燃了同學們早已歸心似箭的心情。

就在班主任前腳剛踏出教室門,宣佈下課後,一些同學便如離弦之箭般飛速地衝出座位,緊接著又像一陣疾風一樣席捲出教室,再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穿過校園,直奔校門口而去。他們似乎想要將這壓抑已久的活力與激情全部釋放出來,盡情享受著這短暫而自由的時刻。

然而,有趣的一幕發生了:這些同學剛剛跑出不到一百米,就紛紛氣喘吁吁地蹲下來,張大嘴巴貪婪地深呼吸著空氣,彷彿剛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無比的戰鬥。隨後,他們便調整好呼吸節奏,緩緩起身,邁著悠閒的步伐向家中走去。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這種先全力衝刺再緩慢前行的方式,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衝破束縛、奔向自由的快感吧!

有些同學如同離弦之箭一般衝向學校老師和同學所在的位於大河岸邊的住宿樓負一樓食堂。想當年,我們初中時期的食堂條件十分艱苦樸素,甚至可以說是簡陋至極——既沒有負責打飯盛菜的大叔大嬸,也沒有現成的飯菜供應。同學們需要親自動手,充當起廚師的角色:自己帶著大米和菜餚前來,淘米煮飯、烹飪菜餚都得靠自己完成。這樣做其實也是出於對家住較遠的同學們生活上的關照考慮。那些住校生通常會準備好足夠一週食用的大米以及各種蔬菜、鹹菜和肉類食品。然而,由於當時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並非每個同學都有能力帶上肉食;一來那時大家未必每天都能吃上肉,二來學校裡也並沒有配備冰箱用於儲存食物。

遠遠望去,可以看到一些早早來到學校食堂的同學們正忙碌著。他們先是將屬於自己那份的大米裝入那赤紅色的陶瓷大平口碗中,接著仔細地淘洗米粒,再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入巨大的鐵鍋內蒸煮。完成這一系列步驟後,這些同學便會轉身前往水龍頭旁,取出自帶的新鮮青菜並洗淨備用。同時,他們還會將家中帶來的各種調味料如油、鹽、醬、醋、茶等擺放整齊。而家庭條件稍好些的同學,則會拿出自家醃製的臘肉、臘雞和臘魚,熟練地用刀將它們切成均勻的小塊兒,然後也洗淨放置一旁,等待排隊下鍋炒制。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學校對於電器的使用有著嚴格的限制。像電磁爐這樣的現代廚具(畢竟那時連電磁爐這種東西都尚未問世呢),乃至電風扇這類日常家電,都被禁止過度使用。校方擔心用電量過大可能引發跳閘等問題,從而影響整個校園的正常運轉。

然而有些同學別出心裁地將一些青菜與臘肉一同放入赤色平碗內蒸煮,這種烹飪方式與我們如今常見的煲仔飯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約在下課三五十分鐘之後,同學們紛紛端出了各自親手製作完成的飯菜。這些菜餚雖然平凡無奇,但卻充滿家的味道:蒜蓉爆炒番薯葉散發著誘人香氣;經過精心醃製後的鹹菜和酸豆角令人垂涎欲滴;清爽可口的蘿蔔成為解膩佳品;風味獨特的臘豬肉鹹香四溢;豬肉與豆角相互搭配,色香味俱佳;鮮嫩緊實的臘魚塊讓人回味無窮;方便美味的魚罐頭備受歡迎;還有那熱氣騰騰的包子、餃子……各種各樣的菜式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吃完午飯的同學們,將自己用過的碗筷清洗乾淨,並將調料等用品放置於專屬於你們個人的那個鐵架子上指定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碗具因為數量眾多且樣式雷同,導致難以區分歸屬。有些聰明的同學會選擇在自己的碗上寫下名字以作標識,但也有一些同學更願意將這些物品帶回宿舍妥善保管。無論哪種方式,大家都要確保自己的物品不會與他人混淆或遺失哦!這樣不僅能維持良好的衛生環境,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呢。

而胡斌的家與學校相距並不遙遠,大約只有區區 1.2 公里,步行回去頂多花費19分鐘罷了。當他踏入家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