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
「我也不明白。但我現在覺得他說得對。」
福爾摩斯用顫抖的手拿起自己的菸鬥。他選了鬥更大的櫻桃木菸鬥,而不是黏土的那隻,但當他想往菸鬥裡填入菸草時,菸葉卻撒得到處都是。我不得不替他完成了這個任務,還替他劃了火柴。看到原本這麼能幹的男人,卻衰弱得無法做出這最為簡單的動作,真讓人痛苦。
他抽了幾口煙,又恢復了一些元氣,這才有了足夠的力氣,講述他最近的這場冒險。
*
一開始福爾摩斯以為公孫壽會把他帶去石灰屋,但那輛四輪雙座馬車在馬裡波恩路朝右轉了,沒有左轉。而後他們又駛過海德公園,此時他覺得公孫壽在貝爾格萊維亞的鄉間別墅是他們最有可能的目的地。但這個推測同樣錯了,馬車繼續向南,經過那塊區域,穿過泰晤士河。福爾摩斯靠在椅背上。看來他的旅程還長著呢。
在這過程中,公孫壽談起了自己的事。他提起自己在青海度過的童年,那地方是中國西北部的高原省份,靠近西藏。他的家人都是農民,靠貧瘠的土地勉強掙口飯吃,近乎身無分文。年輕時的公孫壽野心勃勃,夢想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沒過多久,在他年長後,便離開家鄉,想辦法去了北平。
在那兒,他幹過不少卑微的工作,從給名聲敗壞的家庭倒夜壺,到推車上街叫賣餃子和飯糰。鄉音和方言讓他聽起來像個鄉下人,還常常引人嘲笑,因此他改掉口音。他竭力模仿北京人更精緻也更文雅的說話方式,直到他可以冒充他們中的一員。他發掘出了自己彷彿變色龍一般的適應才能。
在首都,他親眼見證了鴉片貿易是如何蹂躪他的國家。到處都有癮君子,男男女女都窮得衣衫襤褸,不得不變賣一切,甚至包括他們的孩子,只為了滿足對麻醉品的依賴。從鴉片中獲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東印度公司的代理人,他們在印度種植罌粟,然後將它們運到中國;另一種則是本地的掮客,負責將鴉片兜售給中國人。自十七世紀中期以來,中國將絲綢、瓷器和茶葉為主的商品售往全世界,產生了大量對英國的貿易順差,而東印度公司以這種方式,設法又將它收了回去。鴉片貿易是帝國主義的巧取豪奪,是不開一槍就征服一個國家的方式,如此看來,中國最後覺得受夠了它,皇帝由此採取行動,沒收並銷毀了大量鴉片也是毫不奇怪的事。英國以炮艦報復,而這就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公孫壽本人在那時候也做了鴉片掮客,他與東印度公司交易,乘雙桅舢板船在海岸邊與英國人的商船接頭,以白銀支付英國人的貨物,將它們運回大陸分銷。他痛恨鴉片對中國造成的破壞,但他的生存本能告訴他,這就是賺錢之道,暴利消解了他的道德義憤。到二十五歲時,他已經相當富有了。到三十歲時,他成了無可辯駁的富人。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比同行更無情,售價也比同行更低。他將他的影響力範圍逐漸擴充套件,從北平南下上海,接著到香港和澳門,把所有擋他道的人全都推開。他掌握了流暢的英語,這讓他能更好地與英國人交易,對方也因此而更偏愛他,因為他發音清晰,彬彬有禮。一位東印度公司的船長,當著他的面,說他是「我見過的最白的黃種人」,言語之間帶著極大的恭維之意。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之後,中英簽訂了《北京條約》,其中有條款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看來,這是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個國家被迫支付高額的戰爭賠款,而這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各國勢力虎視眈眈,它們有些較為文明,另一些則極為貪婪。對公孫壽來說,他的祖國已經死了。外面的世界在召喚他。
「所以你就來到英格蘭,」福爾摩斯說道,「熟悉的惡魔比不熟悉的惡魔更好。」
「正是如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