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之前,已經在獨立電影圈子或者其他更小的電影圈和廣告圈裡,從事了多年導演的工作。
據傳《自殺小隊》的投資可能高達1億5000萬美元,找來這樣一名導演執導,即便與華納兄弟之間有點小矛盾,但墨菲也相信他們肯定不是瘋了,必然有自己的理由。
在好萊塢,像這種有足夠資歷的小導演執導大專案的例子屢見不鮮。
圈外的人看來,這些導演一定是天才,新出道就能獲得大公司的信賴和欣賞,拿到製作成本上億美元的大製作的導筒……
但圈內沒人會這麼看。
這些所謂沒有名氣的新手導演其實都是老手,只不過沒有當過商業大片的導演而已,現在的好萊塢商業片體系完善,製片人制度能保證影片品質不會因導演一個人大失水準而變成徹底災難,何況這些導演根本不會有最終剪輯權。
類似這種情況,必然是有重量級人物的力挺和引薦,這方面的作用相當的關鍵。
另一方面,好萊塢內大部分工匠級別的導演往往都擅長不止一個類似,可以應對多鍾型別片,除了一些特殊型別外——例如歌舞片、黑色電影——因此,只要細心考察,敲定的導演的人選,基本沒有所謂不適合的情況。
比如找雷德利斯科特導演一部純粹愛情片,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只不過導演興趣不在此罷了。
還有,製片人、藝術總監和經驗豐富的剪輯師,都是專案的保障,好萊塢爆米花商業片的大部分普通導演只是串起整個專案的人而已,有時甚至僅僅是現場表演指導。
在好萊塢典型的商業運作提醒下,那些同質化嚴重的爆米花商業電影,導演的重要性被削弱了太多。
就拿卡拉費斯正在運作的X戰警的重啟版《X戰警:第一戰》來說吧,已經敲定的演員邁克爾法斯賓德、詹姆斯麥卡沃伊是卡拉費斯這個製片人選的,劇本是編劇早早寫好的,作為導演的馬修沃恩沒有最終剪輯權。
別說是他了,卡拉費斯重啟的另一個《異形》系列,已經定名為《普羅米修斯》的專案中,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都沒有最終剪輯權,難以想象吧?
雷德利斯科特無疑是好萊塢一線導演,但他在劇組裡面的權力被壓低到了極限,因為他的上一部影片賠的很慘,在以票房成績說話的商業電影圈,一切就是這麼現實。
在這些普通的商業大製作裡面,對於製片公司來說,導演就是過來打工的,不聽話,製作人完全有權力換了導演。
這種高投入的商業製作,在好萊塢其實在創作上是極為僵化的,就是怕因為去創新不小心碰到觀眾的禁忌而賠錢,所以總能感覺到現在大片拍出來起承轉合都差不多。
很多時候,這種一般的爆米花商業大作,製作方也不想找類似墨菲這種要求權力極大的導演,因為他們這類導演有想法有最終剪輯權,可這是幾億美金的製作,可容不得一個人如此揮灑創意。
這個邏輯的另一面是,類似墨菲這樣的導演願意去受這個氣嗎?
其實不僅在大製作中導演經常不認識,演員也經常不認識,或者就是認得出但是不是什麼特別有名氣能引起尖叫的。
因為其實這類電影把大部分的預算都砸到特效裡了,導演和演員這塊當然是越少越好,大牌的導演和演員不僅拿工資還得分票房,製片公司就算賺錢了也賺不開心。
當然,這些觀眾沒聽說過的導演肯定是被製片公司嚴格考量過的,雖然名聲相對欠缺,但現場拍攝肯定沒有問題,這其中有大量的廣告、攝影師、B級片出身,在好萊塢以往的經驗裡,很多導演也是從這裡出來,所以製片公司也樂於從這些領域中選人,這些其實都是好萊塢導演中自下而上的選拔管道。
看看如今的好萊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