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頁

內閣擴充到了九人滿員,而且要求一定要足額,少了一個人就立刻由其他人遞補上。

這個數量,是李定宸跟越羅反覆商量之後決定的。既不會讓他們簡單粗暴的分成兩派對打,也不會人多到聲音太雜決定不了事情。所有政事交由內閣商議,投票決定。跟著大多數人走,未必每一步都是正確的,但勝在穩妥,不容易出問題。

反覆衡量過,確定已經考慮周全之後,李定宸才將自己的打算對部閣重臣們和盤托出。而結果也果然像他和越羅設想的那樣,雖然有人反對,但也有人贊成。

這就要說到一個小小的心機了。按照越羅的說法,內閣員額九人,對六部尚書和御史中丞來說是好事,意味著他們可以往前一步。權力上雖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地位名聲和待遇都將不同,誰會不願意呢?

內閣四人滿員,常年只有三個人,意味著他們這七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半必須就此止步,一輩子都跨不僅內閣的門檻。

而現在,皇帝主動將本來窄小的門扉擴大成了九人並列的大門,他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即便三位閣臣出於握緊手中權力的想法不會贊同,至少不會是一邊倒的情況,還有可以商榷的餘地。

所以這件事,沒有先跟三位閣老通氣,而是直接在開小會的時候通告了所有人,便為李定宸爭取到了先機和主動權,讓這個提議不至於中途夭折。

而接下來的事,就不需要他去做了,只需要推著幾位想往前走的朝臣去爭取即可,他本人則可以從這一團漩渦之中脫身出來,從容應對各種變化。

所以聽著重臣們各自慷慨陳詞,吵鬧得不可開交,李定宸的心態卻是十分平和的。

接連幾天,開小會的主題都圍繞這件事進行,而雖然每個人都儘量遮掩,但訊息還是不可避免地洩露出去了。先是整個朝堂震動,借著京城都開始議論此事,然後又從西京城開始,向著整個大秦擴散。

不過除了深知內情的官員之外,老百姓們不會多想,也就是看個熱鬧,說不上支援和反對。

而絕大多數的官員,即使自己還沒有走到那個高度,一輩子也未見得有機會入閣,但都是傾向於同意的。名額多了,機會也會更多,不是嗎?

接連有不少大臣上書抒發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大部分都是支援,偶爾也有反對。

真正的爭論,卻還是發生在小會議上。

李定宸的說法是,國事繁重,需要更多人進入內閣分憂。而反對的理由也很明確,多養一個閣臣,就多出一份負擔,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負擔,因為他們的待遇相當好。

而內閣的官員增加了,是否下面書記和雜役之類也要相應增加?現在內閣處理政務的地方不夠大,勢必還要騰出另一處宮殿供他們辦公之用,相應的也會多出許多雜事。

而這些東西,實際上都是由普通百姓來承擔的。既然以前四個人足夠,那就不用再添人,否則就是變相的勞民傷財。

不過李定宸旋即又提出來,可以讓各部主官兼任閣臣,如此一來,自然也就不會勞民傷財了。

事實上現在朝廷執行,日常事務雖然由內閣三位閣老來負責,但是稍微大一點的事,就需要李定宸召集部閣重臣前來商議,實際上乾的也是差不多的活兒,內閣擴員算是為他們正名。

有了閣臣的頭銜,參預軍國重事也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