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這個國家終於被折騰的奄奄一息,當初“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的警語竟然變成了現實。

“你的忠心朕明白了,傳太子太傅、平章事、東西兩府、宗室司首腦前來,商討國是。”

趙佶攙扶起梁師成,而此刻的梁師成已經淚溼衣襟,泣不成聲。

趙桓、耿南仲、蔡京、李邦彥、白時中、趙四、高俅、劉光世、李綱、陳東等十餘重臣悉數到齊。

梁師成將趙佶退位的心意宣諸眾人,將草擬的禪位詔書交給蔡京,“平章事大人,陛下去意已決,東京城不可一日無主,如今重臣齊集,今日就將太子登基了吧。”

李綱和陳東當即指責梁師成等一幫魅惑主上的小人,聲言如此關頭匆忙禪位必遭天下人恥笑,還望趙佶三思。

而高俅、劉光世等人則說,局勢未必如此悲觀。黃河天塹加上東京城防,燕軍即便軍臨城下,也未就一敗塗地。若堅持十天半個月,等到全國勤王之兵匯聚,燕軍必然難以持久,屆時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耿南仲、李邦彥、白時中都是贊成臨陣換將的。燕軍對趙佶怨氣頗高,說不定換趙桓上臺,還可以趙燕國再商量個緩兵之計。

趙佶一門心思要退位,所以無論李綱、陳東如何勸說,始終堅持這個意見不肯更改。

如此僵持也不是辦法,李剛只得從趙桓身上試探。“陛下決意禪位,太子,耿太傅,若無異議,我等即刻準備。”

“不可!”“無妨!”趙桓心中豈會不知自家老爹打的什麼主意。但是耿南仲這大半輩子就是為了從龍之臣,如今得償夙願,自然迎難而上。

李剛皺了皺眉,這事不能久拖不決,否則危害更大,便說“太子,你已長大成人,如今國有疑難,你身為趙家子孫,豈能退縮?!”

趙桓委屈的差點哭出聲來,麻痺,我姓趙就要承擔責任?那你怎麼不問問我老爹姓啥?可是當著眾多大臣的面子,他又不敢吭聲。

李綱、白時中、甚至蔡京都意識到,趁著今天把事情辦了會最省事省心。不約而同認為趙桓預設了,於是找來龍袍,皇冠,給趙桓一一置辦好。

在和趙佶交接了大寶、兵符等權力象徵,趙桓坐在龍椅上麻木的接受重臣三叩九拜的大禮參拜。

而他老子趙佶則一身輕鬆的退在一邊,見證著新帝的登基。禪位啊!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明君才有的德政!

接著是大赦天下,封賞百官,東京城按照禮法,是要大慶三天的。一道道手續、儀式、包括年號、名諱、山陵等諸項事務都要一一落實到人。

趙桓忽然覺得這個世界一點都不真實,敵人馬上就要打到城門口了,可是這幫官員在幹什麼?

年號?儀式?名諱?山陵?就沒有人關心一下戰事!要知道西邊的燕軍都已經推進到西京了,到東京城不過就三兩天功夫。

史的軌跡還是讓諸位大臣們替趙桓選擇了“靖康”年號。

韓望後來得知這一情況,不由得搖了搖頭。很多事情冥冥中或許早就註定了,也許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隨著趙桓的登基,趙佶帶著蔡攸、梁師成、吳敏等心腹,準備離開東京南下江東。

一行人走水路船運,透過汴水到大運河順流直下,進入長江後南渡到鎮江、蘇州、臨安。趙佶心情不錯,多年來一直想巡遊江南的期盼,終於就要實現了。

可是,當他們透過揚州準備進入長江的時候,突然發現,入江口橫著一艘龐大鐵甲鉅艦,比上次見到的韓望號還要大兩個。

這是,燕國的遠洋海軍!

追風探出身子,笑嘻嘻的衝著下面的趙佶揮手致意,“陛下,還記得嗎,我是追風啊?剛從東瀛返回,路過此地。您這行色匆匆的要去哪裡?您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