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8部分

大的心血。東北軍雖然很富裕,比如裝備就要比許多中央軍還要好,可是士兵的日常生活還和許多其它部隊一樣,也是很清苦,部隊中甚至經常有逃兵出現。

王以哲率第七旅入駐北大營後,見北大營圍牆內外空地很多,為了改善部隊生活,就命令由旅內統一規劃,把荒地分配給各營、連,利用訓練間隙,種上白菜、蘿蔔、豆角、萵瓜一類的蔬菜。這樣,既美化了營區,又可以節約伙食費,可以讓士兵有更好的伙食。

第七旅各連都有騾馬三匹,鐵**車一輛,每月除拉運給養、馬草、馬料而外,就利用這批畜力耕作,並挑選會種菜計程車兵,組成一個“生產班”負責種植蔬菜。

另外,還要求每連都要養豬,指定一名伙伕專負飼養,留待年節宰殺;平時挑大的也殺上一口兩口的,改善士兵生活。這樣既有油、肉可吃,又有充足的蔬菜,第七旅士兵的伙食得到了很大改善。

除了有這些額外補充,王以哲還再次重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藉口剋扣軍餉,一經發現有剋扣軍餉者,一律槍決。因此,第七旅的伙食在整個東北軍中也是最好的。生活好了,自然也就不會再有逃兵,自進入北大營後,第七旅從沒有過逃兵。

王以哲除了積極改善官兵生活,狠抓部隊的技戰術訓練,還大力提升軍官的素質。

為了培養旅內軍官的作戰指揮能力,王以哲在第七旅內,還自行籌辦一個步兵研究班,由各團抽調上尉以下的軍官,作為期6個月的輪流訓練。並請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杜長齡負責主持。

杜長齡;字鶴年;曾擔任過東北軍衛隊統代部步兵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他早年入奉軍;1923年東北講武堂第四期畢業。在張學良、郭松齡的鎮威軍二、六旅任排連營長;1926年由張學良保送至日本步兵學校學習。1929年畢業返回任東北軍講武堂教務主任;又被駐瀋陽北大營的7旅旅長王以哲聘請。由於在第七旅開辦的步兵研究班任教;教育效果顯著;張學良對此多次讚許。很快就把杜長齡調走;到東北講武堂任高等軍事研究班步兵班主任;專門為東北軍培養尉校級軍官。

此外,王以哲還聘任王維藩、馬鎮夷、王肇治等軍官兼任教官。他們有的是日本步兵學校畢業的,對步兵有專門研究;有的由日本炮兵學校畢業的,如炮兵教官何宏遠。

為了培養步兵研究班學員實兵指揮兼培養部隊的班長起見,又特別成立一個軍士隊,由各團營連挑選有文化計程車兵120名參加。軍士隊隊長最初由六二一團少校團附高福源擔任,以後換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李寶蓮接任。

王以哲雖然僅是第七旅旅長,可是他心中想的不僅僅是他的第七旅,他想的是整個東北軍,他的所作所為更是如此,他也因此更受張學良重視,堪稱張學良的絕對心腹。許多人都看得出,假以時日,王以哲必然會成為東北軍中權位僅次於張學良的第二人。

29年王以哲又向張學良建議成立東北學生隊,隊址最初在西下窪子。以後講武堂遷到東山嘴子,學生隊遂遷到原講武堂舊址。王以哲派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汲紹剛為上校隊長,每期招考年滿16歲高小畢業的學生500人入隊受訓。教育內容以普通科學和軍事學並舉,三年畢業。學生隊的學員畢業後,再入講武堂深造。

王以哲這個建議,為東北軍培養了許多中高階人才。學生隊的學生有許多人後來考入高等軍校、留學外國,一直在國民黨部隊任職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後來成為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的宋長志、陸軍副總司令王多年、陸軍總司令馬安瀾等人。

第七旅的各級軍官的文化程度較高,素質也較好。其中即有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高等軍學研究班、軍官教育班、教導隊等軍事教育機關畢業的;也有不少是由日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