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 《草地龍虎》作者:陳宇【完結】
內容簡介:
&ldo;一將無能,累死千軍&rdo;。小到班排長,大到方面軍或一個政黨領導人,同出一理。
遵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因得毛澤東的領導而每戰必勝,兵鋒指處,勢如破竹: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瀘定橋,一路斬關奪隘,所向披靡,直殺過大雪山來。而歷史恰恰在這時找了一個配角,以圖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這個道理,這就是當時實際上是紅四方面軍總負責人的張國燾。為此,艱難的長徵路又多了些深沉的壯烈色彩。
第一回兩軍雪山下大會師將帥得座騎喜長徵
&ldo;一將無能,累死千軍&rdo;。小到班排長,大到方面軍或一個政黨領導人,同出一理。
遵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因得毛澤東的領導而每戰必勝,兵鋒指處,勢如破竹:四渡赤 水河,巧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瀘定橋,一路斬關奪隘,所向披靡,直殺過大雪山來。而歷 史恰恰在這時找了一個配角,以圖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這個道理,這就是當時實際上是紅四方 面軍總負責人的張國燾。為此,艱難的長徵路又多了些深沉的壯烈色彩。
1935年1月,毛澤東掌管中共中央軍事後,電令紅四方面軍由川陝革命根據地向西 出擊,以策應和配合中央紅軍作戰。3月,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轉而進軍川西北。
嘉陵江,這條川中名江,當時的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對它的地理概念說不上十分明 確,他們僅僅把強渡嘉陵江看作是一次進攻性的戰役。然而,他們在那時怎麼也不會想到, 嘉陵江在此後他們的人生歷程中,竟成了一條凸出於生命的子午線。事後明白,強渡嘉陵 江,根本不是什麼進攻,而是全面大退卻;並進而恍然大悟,嘉陵江的強渡,實際上是紅四 方面軍撤離原有根據地的開始。
這時,紅四方面軍中廣大指戰員甚至是相當一部分高階幹部,根本不知道此次戰役的目 的是幹什麼,不知道強渡嘉陵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都仍以為川陝根據地還存在,過嘉陵江 只是為了擴大蘇區。可到後來才知道,紅四方面軍已經全部撤出蘇區,根據地就這樣在莫名 其妙中已經放棄。
紅四方面軍有著輝煌的戰績,但嘉陵江一渡,由此也就決定了全軍數萬人在此後革命生 涯中的悲壯基調。幾十年後,當你接觸熟識這個方面軍的老戰士時,都會聽到他們由於心理 不平衡的傾述,他們對長徵路的回憶多是充滿哀與怨的,他們撰寫的回憶文章多用&ldo;悲壯的 歷程&rdo;這個詞語,有人甚至用&ldo;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rdo;的話來詛咒那段歲月和&ldo;熊將&rdo; 張國燾。
在那時,大權在握的張國燾認為中國革命是處在兩個高潮之間,革命的形勢應該是退 卻。他看到中央蘇區丟了,湘鄂西蘇區丟了,鄂豫皖蘇區丟了,感到川陝蘇區太靠前了。由 此,他產生了一個總的指導思想,想把蘇維埃區域向西邊再退一步,退到第二線,到川康去 建立根據地。在撤出川陝根據地時,僅留下劉子才所率領的很少一點人馬,紅軍主力走後, 很快就被地方軍閥擊潰了。
張國燾這種退到川康邊一線建立根據地的總指導思想,此後貫穿了他在長徵路上的全部 言行,並由此差點葬送了整個紅四方面軍,也險些中斷了毛澤東所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的長 徵,這正是本書後面要重點敘述的事。不過,張國燾在最初對紅一方面軍和毛澤東等中央領 導人的歡迎,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真心誠意。大家在危難中都希望紅軍大會師後的大聯合,攜 手共創新的根據地。因此,紅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轉戰川西北後,他們一面在這裡發動群 眾,建立革命政權,一面做迎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