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682)後,由已經歸順唐朝的突厥酋長起兵叛唐建立的,他們的位置大約包括今天內蒙和外蒙。在下面故事裡出場的主要由西突厥和後**,我們簡稱他們為西突和後突,他們扮演都是拖唐朝後退的角色。
這裡還要補充一點,每一個突厥(包括突騎施,突騎施也是從突厥裡面分出去的)都有一個復國夢(重建突厥帝國,可以跟唐平起平坐甚至壓過唐朝,如東*突厥鼎盛的時期打到渭水邊上逼李二立城下之盟)。這是一個深植於他們骨髓深處的夢想,平時還不怎麼發覺,情況一相對有利,就會發芽,覺醒。其根源來源於對祖上無上榮光的嚮往(我的祖先是那樣強大,幅員是那麼廣闊,每年都能南下搶劫,那一年還搶到長安渭水邊,帶走了整個長安的財富,想想就讓人激動呢)。這差不多是有過強大歷史的人類的共性吧,海灣戰爭前,傻大木不也做過這樣一個夢麼?
也正是因為突厥人的這個夢想,所以他們才在臣服唐朝之後又總是時降時叛,情況不秒則降,情況好轉則叛,一百多年來,這種情況從未改變過,唐朝也一直沒找到好的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一直被突厥拖後腿。
七、其他勢力
1、吐火羅
吐火羅在蔥嶺以西,河中東南,阿姆河上游,具體位置差不多等於今天的阿富汗。這是由突厥人建立的政權,當時內附於唐朝,其國王稱作葉護。吐火羅曾經收留過落難的波斯王(子),還曾在特定的時刻幫助過波斯王子復國,後來也被大食侵略,向唐朝求過援。打醬油角色。
2、波斯
波斯有幾千年的歷史,跟埃及打過,也跟希臘打過,斯巴達三百勇士打的就是波斯。這裡出場的是波斯薩珊王朝,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於642年被大食打敗,651年滅亡,其末代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的兒子波斯王子卑路斯東逃到吐火羅,受到保護。期間兩次向唐朝求援要求幫助復國,但當時唐朝有自己的敵人,且路途又太遠而拒絕。後來卑路斯在吐火羅的幫助下曾短暫打回過故土,但很快又被打跑。後來(661年)唐高宗派特使來到中亞,成立波斯都督府,立卑路斯為當地都督,第二年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
然而這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卑路斯這個波斯王差不多等於光桿司令一個。再後(673年)名叫卑路斯波斯王(子)被大食人不斷逼迫,沿著絲綢之路一路東逃,最後來到長安,並向唐皇奏請於長安醴泉坊建了一座波斯寺,寺建成後不久,卑路斯去世。卑路斯波斯在唐流亡政府,扮演的是被大反派欺負的可憐蟲角色。
3、葛邏祿
葛邏祿在怛羅斯之戰中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正是由於他的背叛,陣後偷襲唐軍,直接導致了唐軍的失敗。這是個n姓家奴,夾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常隨東西突厥之興衰而叛附不常。也就是說東*突厥興,則臣屬東*突厥,西突厥興盛,則臣屬西突厥,中間還臣屬過薛延陀汗國和突騎施。後突騎施娑葛可汗被後突(後突厥,這裡簡稱後突,前面有提過)默啜可汗擒殺,突騎施陷入混亂,葛邏祿又臣屬後突。
再後來,默啜可汗身死,後突逐漸衰敗,葛邏祿又在唐朝的支援下和回紇多次攻打後突。怛羅斯之戰前不久,葛邏祿和回紇在唐的支援下差不多取代了後突。再之後,在怛羅斯之戰中作為僕從軍助唐參戰,卻在背後反捅唐朝一刀。怛羅斯之戰後,葛邏祿由原來所在地阿爾泰山南部,遷入錫爾河流域,伊犁河流域,以及與費爾幹納盆地等地,正式進入河中地區發展,並取代突騎施佔據了楚河(碎葉水)流域。大食人默許了這一行為,雖無直接證據,但我卻以最大的惡意揣度,雙方在怛羅斯之戰的時候是有過交易的。可以說葛邏祿是怛羅斯之戰後收益最大的一方,果然背叛收益最大,代價最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