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習武。 或許是大楚軍伍太過強盛,把這座江湖壓的不如當年,李青蓮之後,天下再無第一人之說。偶爾有極其驚豔的高手也不過曇花一現,並不長久。難怪以前江湖中流傳著江湖氣運皆被大楚所攫取的傳言。 不過現在的江湖漸漸有了當年的氣象,葉長亭敢視皇宮於無物,不與敢悍然向他出手,一向勢弱的南唐出了天下第五的刀聖。 年輕一代的高手,柳青一隻腳踏進了第五境,郭硬入第四境,再加上五境之下無敵手的冉無序。 當然,還得加上這個刀聖高徒風行歌和葉如晦。 兩個不算是太過厲害的武夫交手,看樣子自然不如古書上記載的那樣要天崩地裂,只是兩人都有名師指點,流露出來的氣勢又不同於一般的第三境高手。 既然開始說是點到即止,兩人自然不會生出什麼殺意來,只是生出了些刀意而已。 面容俊美的風行歌微微一笑,率先拔刀,手中的刀和精美刀鞘摩擦,出一股類似金石交錯的聲音。 刀劈在葉如晦尚未出鞘的刀鞘之上,風行歌沒有一刀斃敵的打算,因此在這一刀劈出過後,長刀順著刀鞘下滑,削向葉如晦握刀的手。葉如晦盯著快要削到自己手的長刀,手腕力,生出一股氣機微微掙開對面的刀,趁風行歌氣機流轉,將手中的這柄軍刀拔出。 風行歌在手中刀被震開不過半息,便氣機橫生,一刀復一刀的劈砍在才出鞘那柄軍刀之上,至於刀身之上,則露出一股淡青色的青芒。 這一手看似如同山間樵夫的砍柴的招式,是風行歌在山間觀看樵夫砍柴年餘才悟出來的刀式,雖說是並不像其他刀式那些變幻莫測,可這一招,正是走的樸實無華的路數。當年刀聖樓知寒見過這一招,仍是誇獎他這招返璞歸真,暗暗契合天道。雖說是還有無數後手,但風行歌仍舊先把這招大巧若拙的刀式先行施展,以示尊重。 在接下數刀之後的葉如晦明顯感覺到了手臂的痛感,知道對方這一招一刀比一刀更強,顯然是威力疊加,葉如晦反手一刀挑開這刀,身體後撤,不見如何動作,就換成左手持刀,反手上撩,避開了風行歌的刀勢,轉而刺向他的小腹。後者收刀格擋,顯得十分輕鬆寫意。 葉如晦蹙眉,論境界,自己的第三境是才踏入的,自然不如在第三境打磨多年的風行歌厲害,至於刀式,風行歌有刀聖樓知寒指點數年,比只受過湯槐安數日指點的葉如晦要強太多。 況且湯槐安與樓知寒不同,前者重意不重式,而後者則是對式比意看重。要說高低之分到不好說,無論是術還是意練到頂峰,仍舊可以無敵於世。不過現在對於葉如晦來講,其實是吃了太多虧,刀勢本就需要雄渾的氣機作為支撐,到第五境的湯槐安可以肆無忌憚的用刀勢對敵,而不擔心有氣機枯竭的時候,可葉如晦不同,要是多用兩次刀勢,恐怕就得任由對方宰割。 從小便以練刀作為畢生唯一追求的風行歌,有著不俗天賦,加上有本身就算是用刀無敵於世的樓知寒悉心指點,可以說除了郭硬,在年輕一代,用刀的,沒有人比他更好。 葉如晦一退再退,腦子裡在飛快演練湯槐安傳給他那招可稱刀勢巔峰的精妙招數。 風行歌沒有留給葉如晦喘息的時間,手中長刀泛起淡青色光芒,拖刀而走。 葉如晦改為雙手握刀,竭力擋住風行歌的攻勢,相比而言,佔據上風的風行歌顯得輕鬆寫意,葉如晦對他並構不成威脅,而力有不逮的葉如晦則是十分吃力。 風行歌每一次出刀都讓葉如晦疲於應對,一刀又一刀,佔據了絕對上風,十數年的苦練,怎麼也比半吊子出家的葉如晦強的多。 此刻的風行歌舊氣已盡,新氣未生。 來了?! 葉如晦後撤一步,胸中氣機橫生,聚於刀上,此刻便是刀意大盛,胸中積蓄多久的刀意如江河般洩出,一招才具雛形的挑簾式。 有人說這招是湯槐安刀勢最強的一記殺招,更是五十年江湖的刀勢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