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興城,城主府地下空間裡。
若是要問起遁入空門之人,有沒有哪些共通之處,倒是還真的有一點!
無論是在徐清河原本的世界裡,還是在這方神陸世界,遁入空門這件事永遠都不是一個單方的選擇,而是一種雙向奔赴。
就好似是郎有情、妾有意,才能促成一段佳話,被人稱讚一聲“好姻緣”。
無論是凡俗之人遁入空門,又或者是嚮往修行之輩參與到佛宗、道庭的入門考核。
都無非講究一個“緣”字,那“緣”又是什麼?
若是在神陸之上,在參與到佛宗、道庭的入門考核時,參與人的出身、地位、品性、性格,基本都無法作為一種關鍵的篩選標準。
在同一次參與考核的試煉者之中,有些人可能出身、地位極其卑微;
有些人可能並非是良善之輩,也有些人可能是心思縝密、鷹視狼顧之人,又或者是性格孤僻、不喜交際的性格;
甚至在招收新弟子的時候,對他們的稽核只是需要其保持為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線即可。
在除去試煉者的資質因素外,這些其實都無法作為淘汰一名試煉者的關鍵因素。
但唯獨有一點,是刨除個人資質之外的又一關鍵因素,這一點就是頭腦!
人們常說,腦袋是個好東西,但卻不是人人都有。
可能若是將這一句話中的“腦袋”換成“頭腦”,大概就會更為貼切。
而無論是佛宗還是道庭,都講究著“只渡有緣人”,那哪一種人能夠被稱為有緣人呢?
緣,不可描述,縹緲無蹤。
無論是將“緣”解讀成為命運,還是看作天意,都是不可捉摸、玄之又玄的存在。
但最起碼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當試煉者看不懂、摸不透試煉過程中的一些關卡、謎團,又或者是無法理解考核者的出題時。
毋庸置疑,這就是雙方之間沒有緣分!
通俗一點的說,就是這名參與考核的人,頭腦太過於簡單。
所以,若是大膽一些,“只渡有緣人”這五個字,完全可以理解為“不渡愚者”。
只是這所謂的“愚者”,亦不是單單指向頭腦愚笨的人,可以分解為雙商。
有些人智商極高、頗為聰慧,在引靈入體、修行功法之時,往往表現極佳;
亦是有些人,在頭腦智商方面,就僅僅只能稱為一般,但卻是閱歷豐富、見識頗廣的存在,甚至其天生便善於捕捉別人心緒變動,在察言觀色方面極具天賦。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雙商”。
若是雙商不高之人,基本上都和“有緣者”這一身份絕緣了。
至於佛宗所講究的“大智若愚”,道庭所倡導的“返璞歸真”,只是單單描述一種境界,寄希望於門下弟子皆能修煉到心思通透、古井無波的地步。
實在不能單純的理解為,希望收下一些單純愚笨、樸素憨厚之人。
所以,歸根結底的說,遁入空門之人大多都是些“聰明人”。
而作為修行者,他們又不僅僅都是一些雙商極高之人,更是在這些人裡的最為頂尖一撮。
這是毋庸置疑之事。
作為佛宗的七階武僧、絕對的中層棟樑之一,悟廣和尚自然是要歸屬此類“聰明絕頂”之人。
早在李臻率才堪堪開口說話的時候,他就已經能夠感受到,蘊含在對方話語之中的意圖。
他沒有選擇等對方將一整句話說完,而是直接打斷。
就見悟廣和尚伸手示意,並同時出聲道:
“李道友緣何如此做派,貧僧自然不會是那般意思,只是一時的感嘆罷了。”
說完這句話後,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