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興城,城主府地下空間。
很明顯,徐清河此時所表現出來的錯愕、迷茫神色;
再一次被幾位“大聰明”師兄,在各自的腦海之中自行腦補成年輕人的侷促與不安;
是年輕人被揭開“遮羞布”之後,理所應當作出的一種反應,這恆河裡!沒有一絲一毫值得懷疑的地方!
沒有人對他所表現的,如同窘迫一般的神情提出質疑、問詢。
而他們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多的“誤會”、“腦補”,倒也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就只是因為他們太過於聰明。
沒錯,此處地下空間之中的幾位同門或是不同門的師兄;
錢磊、悟廣、李兆琪、李臻率,絕對是他們那一代站在山頂的天才,是當之無愧的聰明人。
只不過,他們均是犯了同一個毛病,是絕大多數的聰明人,都會在人生之中、偶然之間出現的些許“瑕疵”。
“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絕非是空話!
作為自認為、甚至是公認的聰慧之人,不論是從他們口中傳出的決斷,還是隻存在於他們心中的決斷;
都一定是經歷過在他們的心底,不知道多少次的假設、推敲、證實等等步驟之後,才會得出的結論。
也正是因為他們擁有著聰慧的頭腦,所以才會導致在看待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問題的時候;
相比起其他不如他們那般聰慧之人,會想得更多、更深、更廣。
會不自覺的去考慮,各種各樣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會不自覺的從多般角度出發,多方位的思索某件事情的百般結局;
最後,在他們這些聰明人的腦海之中,會浮現出許許多多可能會出現的結局,再從其中挑選出自認可能性最大的那一種。
他們思慮周全、考慮甚多,會自行的將某一件尚不明瞭的事情,儘可能的推敲出結果,再加以證實。
這無疑是一種,只有聰明人才會有能力具備的“特權”。
而這種行為,往往能夠給這一類聰慧之人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在有些時候...
這些聰慧之人,也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多慮,將簡單的事情變的複雜化、困難化;
在處理徐清河的這件事上,大抵就是如此。
他們都是犯了“聰明病”,沒有過多的去觀察,自認為已經“吃透”的年輕弟子。
習慣性的在心中,為這名弟子的各種行為腦補、解釋,最後得出自認為合理的結論。
最終,就難免會產生這幅堪稱“世紀名畫”的尷尬場面。
猜測的人,信心滿滿;被猜的人,一臉懵比。
而親自“出手”摘下年輕人“遮羞布”的悟廣和尚,此時的笑容亦是像極了一位慈祥的長輩;
他一邊“呵呵”笑著,一邊開口勸慰道:
“呵呵,小友倒是無需心生急切,亦是無需如此窘迫,對於這門頗為奇異的武道招式,小友日後只需勤加苦練便可臻至大成。”
“對於這一點,從小友施展出《化龍九變》的前三式之中便可看出,小友定是對這門武道招式有所心得,才會進境如此迅猛。”
由和尚口中所說出的安慰之語,若是聽在旁的弟子耳中,定會是如同春風拂面、心情豁然開朗;
可是,悟廣和尚卻不可能清楚,徐清河此時的心中真實想法;
對於和尚的出言安慰,他在表面無疑需要繼續維持著“自然”、“燦爛”的笑容;
可在他的心中,卻是難免有些無語的想著:大師啊,你人是真的好,就是下次別這麼好了,搞的我真的像個壞透了的傢伙。
旁人自然不會知曉,他對於《化龍九變》的掌握,在靈伊的“敦敦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