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槍,削減長矛兵的數量,並相應地增加使用火器步兵的數量。此外,他還在精銳部隊中增編擲彈兵,使奧地利陸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1672年,蒙特庫科利率領帝國軍隊對法國作戰,多次擊敗法軍。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再次得到了驗證。在接下來的大同盟戰爭中,他與法國的杜倫尼將軍以機動作戰著稱,兩人都小心謹慎,遵循不受對方誘惑,而於不利勢態之下被迫決戰的原則。
六、大同盟戰爭:與杜倫尼的機動較量
在反對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大同盟戰爭中,蒙特庫科利和杜倫尼兩位機動名將的較量成為了戰爭的焦點。1673年秋天,蒙特庫科利率領同盟軍前往荷蘭,欲與荷軍會師。法將杜倫尼統兵前去阻截,於是兩位機動作戰大師在巴伐利亞國土之上,展開了一場純機動的比賽。
蒙特庫科利的目標是與荷蘭軍會師,但他首先卻以相當優勢的兵力把杜倫尼吸引到萊因河畔,然後又突然渡河,緊接著是急行軍,直奔法蘭克福——法軍的後方補給中心之一。法軍痛苦地快速回防,並趕在了聯軍之前。蒙特庫科利最初還假意從後面窮追猛趕,但他並未真的去進攻法蘭克福,而是突然改變方向,直奔特利爾(今法國東部摩賽爾河畔)的另一部法軍而去。杜倫尼別無他法,只得馳援,尾隨盟軍身後追趕。然而當他趕到特利爾時,蒙特庫科利已不在此處,而改向遙遠的北方前進,到波昂去與率領荷蘭軍隊的威廉三世會師去了。此時,杜倫尼只能自嘆鞭長莫及,不僅讓二敵白白會合,而且失去了法國的小盟國波昂。蒙特庫科利一仗都沒有打,卻得到機動學派追求的最佳目標。
然而,杜倫尼並未就此放棄。1674年,法軍決定性地佔領了阿爾薩斯。這時,神聖羅馬帝國再次調蒙特庫科利到萊茵河戰場,兩位機動名將又再次相逢。此 度 蒙特庫科利的目標是收復阿爾薩斯。他仍是先機動作戰,派同盟部隊去威脅腓力斯堡(今德國西南,烏姆斯之南),此地有法軍倉庫物資。然而這次杜倫尼並不急於去解救,而是也去威脅聯盟軍的補給中心——斯特拉斯堡。雙方都機動了相當時間,但都很冷靜、謹慎。
可是杜倫尼突然莫名其妙地將他的大軍橫渡萊茵河,並在河上架設浮橋,同時加強對兩岸的控制。這一行動使蒙特庫科利大惑不解,不知其意。鑑於自己的重任,蒙特庫科利不得不追隨法軍而來。這正中了杜倫尼的下懷,蒙特庫科利犯了他兩人都知道的大忌。從此後,聯盟軍開始跟著法軍奔波,卻總是遲了法軍一步,而且始終弄不清法軍的意圖。
2個多月後,這場機動比賽,杜倫尼佔了上風,居於主動地位,調動聯盟軍,使之疲憊不堪。蒙特庫科利終於按耐不住,開始拚命地實施夜襲,試圖尋找決戰之機,但每次都為有備的法軍輕而易舉地擊退。1675年7月26日,杜倫再次將聯盟軍調動到賽斯巴哈(在斯特拉斯堡東方)附近的有利地勢之處,使聯盟軍獲勝或逃走的可能性極微,陷入了絕境。法軍準備進行一場決定性的大會戰。然而,就在第二天決戰剛開始時,一發流彈擊中杜倫尼。一代名將就這樣與普通士兵一樣悄然離去。他一死,戰局發生了變化。本無生望的聯盟軍,終於將法軍趕過萊茵河。但阿爾薩斯仍由法軍控制著,不久法國名將大孔代路易二世·德·波旁重新出山,把蒙特庫科利又趕回萊茵河對岸。
七、晚年
1675年,杜倫尼的去世後,戰局發生了變化。蒙特庫科利雖然將法軍趕過萊茵河,但阿爾薩斯仍由法軍控制著。不久,法國名將大孔代路易二世·德·波旁重新出山,把蒙特庫科利又趕回萊茵河對岸。當年12月,蒙特庫科利就辭去軍職退役,全身心地投入軍事寫作。
在晚年的生涯中,蒙特庫科利繼續深入研究軍事藝術,並寫下了大量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