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忠誠,他率部於6月7日主動放棄蘇黎世,撤向阿里河。第二次,8月14日,馬塞納擊敗了追趕的查理大公所部,並乘勝追擊,準備收復蘇黎世,但未能突破奧軍防線。第三次,由於查理大公奉調前往荷蘭增援英將約克公爵的俄英聯軍,他的部隊調走後留下的空缺由正在義大利作戰的俄國元帥蘇沃洛夫所部接替。馬塞納抓住戰機,派部將萊庫爾布率人搶佔了蘇沃洛夫必經之地——聖特哈爾德山口,把俄軍擋在瑞-意邊境;9月25日,馬塞納親自率領的名法軍打敗了留守蘇黎世的俄將科薩科夫率領的聯軍,使其傷亡8000人,損失100門大炮,法軍損失只有聯軍的1\/2。此戰後,聯軍被趕過了萊茵河。
五、義大利軍團司令
1799年11月22日“霧月政變”後,馬塞納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司令。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位置:他的部隊僅有人,且分散在長達180英里的阿爾卑斯防線上,而面對的卻是擁有人的奧軍主力。拿破崙的計劃要求馬塞納儘可能長時間地將奧軍主力釘死在皮埃蒙特地區,以便法軍精銳的預備軍團能從阿爾卑斯山背後對其實施迂迴包圍。馬塞納的任務是充當一隻拴著的肥羊,吸引並牽制住奧軍,使其更容易落入拿破崙的陷阱。
1800年4月,奧軍總司令梅拉斯元帥率人突然發起進攻。從4月3日至10日,馬塞納率領法軍頑強地將敵人擋在利古爾山,但在奧軍增兵迂迴後,法軍被迫撤退。4月6日至20日,法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但實力上的懸殊使一切努力歸於失敗。4月24日,馬塞納和大約名法軍被包圍在熱那亞。4月29日,馬塞納向第一執政拿破崙發去了最後一封信:“請看在上帝的份上救救我!陸海兩面皆受封鎖……我只有30天的口糧。”情況確實非常嚴峻:陸地上有兩倍於己的奧軍,海上則有基斯勳爵的英國分艦隊。儘管馬塞納發起了一連串堅決的反衝擊,仍無法突破聯軍的嚴密封鎖。
奧軍力圖迅速迫使馬塞納投降,以便大軍西指,進入保王黨勢力範圍根深蒂固的法國南部,對法蘭西共和國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當奧軍發現難以破城時,便加緊了封鎖,城中糧食一天比一天緊張。到了5月27日,人們開始大量捕食狗、貓、鼠以充飢。每當守軍出擊時,就有大批饑民跟著出去,割些野菜、樹葉回去煮了吃。有跡象表明,城中居民已經準備造反。馬塞納命令部下,凡遇有4人以上聚集在一起的,即可開槍射殺,從而暫時避免了內亂的發生。
最後,援盡糧絕的馬塞納不得不派人與聯軍接洽,表示願意讓出熱那亞,條件是讓法軍體面地撤出。此時,法國大軍已經出現在奧地利人的背後,但由於訊息斷絕,馬塞納並不知情。梅拉斯急令負責圍攻熱那亞的奧特將軍放棄包圍前來會合,但奧特不願放棄唾手可得的戰果,為了儘快得到熱那亞,他答應了法國人的條件。雙方約定的撤離日是6月4日,這一天,重視榮譽的馬塞納根本不理會投降的說法,他只是通知奧特,說他的軍隊將離開熱那亞,如有阻擋,他們將用刺刀殺出一條血路。於是,8000名餓得半死的法軍,打著軍旗,排著戰鬥隊形,透過了奧軍的陣地,退過瓦爾河。馬塞納在熱那亞拖住了奧軍主力一個半月之久,確保了法軍主力迂迴包圍戰略的成功。
六、成為法國元帥
1804年10月18日,安德烈·馬塞納成為法蘭西帝國18位元帥之一,時年46歲。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多年征戰的肯定,也是拿破崙對他的高度信任和認可。1805年9月,本已退休的馬塞納被拿破崙一世請回,率領人的義大利軍團參加第二次法奧戰爭。他的任務是在波河河谷牽制卡爾大公的優勢兵力(人),以確保拿破崙在烏爾姆殲滅奧軍6萬餘人的計劃順利進行。
馬塞納不負眾望,成功地牽制了卡爾大公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