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章 清朝名臣劉於義:從翰林新秀到朝堂重臣

接任陝甘總督之初,劉於義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穩定邊疆形勢。他深知,要確保邊疆的安全,就必須有一套有效的防禦體系。因此,他上任後立即著手對邊防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最佳化。他親自巡視邊防,詳細瞭解前線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向朝廷提出了多項關於用兵和設防的具體建議。

其中一項重要的建議是關於加強邊防力量的部署。劉於義認識到,邊疆地區的安全不僅依賴於軍隊的數量,更取決於部隊的質量和佈局。他建議在關鍵的戰略位置增設駐軍,強化對邊境的巡邏力度,以震懾可能的入侵者。這些措施旨在提高邊防的整體效能,確保一旦發生衝突,能夠迅速作出反應。

除此之外,劉於義還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邊疆防禦永續性的策略。他建議在一些重要的關隘和交通要道上修建或加固防禦工事,以增強抵禦外來侵犯的能力。同時,他還強調了後勤補給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確保前線士兵的物資供應充足,才能維持長期的戰鬥力。

劉於義的這些建議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認可,並被陸續採納實施。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邊防的安全,還提高了當地居民的安全感,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處理邊疆事務的同時,劉於義也沒有忽視地方治理和發展的問題。他深知,邊疆地區的繁榮與穩定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他還關注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鼓勵當地人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增加糧食產量。此外,他還積極推動商貿活動,促進邊疆地區與內地的經濟交流,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次年,即雍正十一年(1733年),劉於義被正式授予吏部尚書的職務,但他依然兼任陝甘總督。這一安排體現了朝廷對劉於義治理能力的信任。在新的職位上,劉於義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不僅在邊防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還在吏治改革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六、從政低谷

乾隆三年(1738年),劉於義的仕途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挫折。這一時期,正值清廷加強對各級官員的監察力度,力求肅清腐敗現象,確保政令暢通無阻。在這種背景下,時任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查郎阿揭發了一樁涉及軍需道沈青崖等人的嚴重貪汙案件。在這起案件中,沈青崖等人被指控利用職務之便,私運軍需物資並侵吞公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查郎阿的彈劾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關注,因為這不僅涉及到國家的軍需供給問題,還牽涉到了高層官員的道德操守和國家的財政安全。在調查過程中,劉於義也被捲入了這場風波之中。據查郎阿的指控,劉於義在擔任陝甘總督期間,對屬下沈青崖等人的違法行為知情不報,甚至存在包庇的嫌疑。

這一指控對劉於義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儘管劉於義在之前的仕途中一直保持著清廉的形象,並且在處理政務方面表現出色,但這次事件卻嚴重損害了他的名譽。經過朝廷的進一步調查,最終證實了劉於義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對沈青崖等人的行為有所庇護。鑑於此,劉於義被革去了所有官職,並被判處賠償因私運侵帑所造成的損失,總計麥稞價銀三萬餘兩。

七、再度起用

劉於義在乾隆三年(1738年)因包庇屬下而被革職後,他的仕途陷入了一段低谷。然而,乾隆帝並未因此徹底放棄這位曾經的重臣。乾隆帝考慮到劉於義在雍正初年對甘肅地區所做的巨大貢獻,包括屯田、築堡、安置流民以及運送軍馬糧草等,這些成就對當時西北邊疆的穩定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於這些考量,乾隆帝決定給劉於義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乾隆五年(1740年),劉於義被重新起用,擔任署理直隸布政使之職。這對於劉於義而言,不僅是對其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