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中興砥柱:唐代宗李豫

一、帝王世家:出身顯赫,深受祖父寵愛

唐代宗李豫,原名李俶,出生於公元726年11月11日,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是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肅宗李亨的長子,母親為章敬皇后吳氏。李豫身處唐朝皇族核心,自幼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其“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於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的品性,深受祖父唐玄宗的鐘愛。在玄宗眾多孫輩中,李豫以其嫡皇孫的身份脫穎而出,不僅得到皇家的厚望,更贏得祖父的特別垂青。

二、初露鋒芒:安史之亂中的軍事統帥

肅宗即位之初,深知平叛之重任非尋常人所能肩負,故對年少有為的皇長子李豫寄予厚望。李豫不僅具有皇室血統,更以其沉穩的性格、出色的軍事素養以及對國家忠誠的信念,贏得了父親的信任。肅宗毅然授予其天下兵馬元帥之職,賦予其統率全國軍隊、平定叛亂的重任。李豫由此成為名義上的唐軍統帥,肩負起拯救國家於危難、恢復社稷安寧的歷史使命。

在李豫的麾下,聚集了一批如郭子儀、李光弼等英勇善戰的名將。他們各展其能,以李豫的策略為指引,形成一股強大的抗敵力量。郭子儀以智勇兼備、深思熟慮聞名,其戰略部署與戰場指揮屢建奇功;李光弼則以堅毅果敢、治軍嚴謹見長,多次以少勝多,力挽狂瀾。在李豫的統一排程下,這些將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協同作戰的強大合力。

收復兩京——長安與洛陽,是平叛戰爭中的關鍵戰役。李豫深知,兩京不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更是國家象徵,其得失直接影響著人心向背與士氣高低。他精心策劃,與諸將緊密配合,採取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略。一方面,他調集精銳,確保主力部隊集中力量,對叛軍形成壓倒性優勢;另一方面,他注重情報收集與分析,靈活運用奇襲、圍困、分化瓦解等戰術,不斷削弱叛軍實力。

在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鬥後,李豫率領的唐軍終於攻克長安,結束了叛軍對該城長達一年多的佔領。緊接著,唐軍乘勝追擊,於至德二載(757年)收復洛陽,徹底打破安祿山叛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唐朝軍民計程車氣,鞏固了朝廷的統治基礎。這一系列勝利不僅恢復了國家的尊嚴,也為後續全面平定叛亂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豫在平叛過程中展現出的卓越軍事才能與領導魄力,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讚譽。他既能宏觀佈局,把握戰略全域性,又能微觀調控,處理具體戰事,這種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品質在亂世中尤為珍貴。因此,隨著戰功的積累,李豫先後被進封為楚王、成王,其聲望與地位在朝廷中日益提升,為日後繼承大統鋪平了道路。

三、皇儲之路:冊立太子與繼承大統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李亨在歷經戰亂與國事重壓後駕崩,此時的皇太子李豫在宦官李輔國等人的支援下,順利即位,成為唐代宗。新帝即位之際,國內形勢並未因肅宗之死而平靜,安史叛軍餘部仍盤踞在某些地區,威脅著剛剛有所恢復的唐王朝。面對這一現實,李豫展現出敏銳的戰略眼光與果決的行動力。

即位後不久,李豫迅速調整戰略,以確保叛亂的徹底平息。他深諳戰場形勢與將領能力,深知平叛戰爭已進入尾聲,需要集中力量對剩餘叛軍進行最後一擊。於是,他做出一項關鍵決策,任命其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接替自己在平叛戰爭中的角色。李適年輕有為,深受父親李豫信任,這一任命既是對李適能力的認可,也是對父子共同平叛理想的傳承。

在李適的統帥下,僕固懷恩等忠勇將領積極配合,共同對叛軍殘部發起猛攻。他們密切協作,靈活運用戰術,逐步壓縮叛軍活動空間,最終在一系列決定性戰役中徹底擊敗叛軍首領史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