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神秘
明智光秀的早年經歷充滿了坎坷與磨難。根據《明智軍記》的記載,他原本是美濃國惠奈郡明智城的城主明智光綱的兒子。父親早逝後,繼任明智城城主和明智氏家督的是他的叔父明智光安。由於明智光綱是美濃國大名齋藤道三的屬下,明智光秀年輕時便成為齋藤道三的侍從,並深受寵信。明智、齋藤兩家曾結為姻親,明智光秀論輩分是齋藤道三的外甥、織田信長之妻濃姬(齋藤歸蝶)的表哥。
然而,天文二十四年(1555年),明智家在齋藤道三和其子齋藤義龍的戰爭中被義龍滅亡,明智光安被殺,明智家就此滅亡。這一家族悲劇迫使年輕的明智光秀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涯。在流浪期間,他不僅學會了詩、書、茶道等技藝,還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和政治經驗。
逃出美濃國後,明智光秀四處流浪,最終來到了越前,效力于越前朝倉家。永祿八年(1565年)五月,足利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在政敵三好家策劃的政變中被殺,史稱“永祿政變”。義輝的弟弟足利義榮被三好家擁立為新的將軍,另一個弟弟足利義昭則被幕府的臣子細川藤孝等人救出,幾經波折後前往越前朝倉家尋求幫助,但被朝倉家以實力不足為由拒絕。
同年七月,明智光秀再度出走,與足利義昭相遇後決定跟隨他。足利義昭在尋求上杉家和武田家的幫助失敗後,前往尾張的織田家尋求幫助。在明智光秀的說服下,織田信長終於同意幫助足利義昭上京奪回徵夷大將軍的職位。織田信長看中了明智光秀的才華,請求足利義昭讓明智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份出仕於織田家。這一決定不僅使明智光秀得以重新進入政治舞臺,也為他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在織田信長的支援下,足利義昭成功上京,並被正式任命為第十四代徵夷大將軍。明智光秀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色,逐漸贏得了織田信長的信任和重用。永祿十一年(1568年),織田信長命令明智光秀等人處理京都的政務,光秀因在死守本國寺中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織田信長的青睞。
二、血戰本國寺
永祿十一年(1568年)九月七日,織田信長率領6萬大軍從美濃的岐阜城出發,沿途消滅了不表臣服的六角家,於九月二十六日順利進入京都。為了穩定局勢,織田信長在十月十八日留下家臣豐臣秀吉、明智光秀等人負責維持京都的政務,自己則返回岐阜繼續指揮其他軍事行動。
然而,京都的平靜並沒有持續太久。永祿十二年(1569年)正月五日,三好氏的武將三好政康見京都空虛,認為有機可乘,於是率軍試圖重奪京都的控制權。三好政康的突然襲擊打亂了京都的防禦部署,形勢一度十分危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明智光秀和其他織田家的近臣迅速組織起防禦力量,在本國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據《信長公記》卷二的記載,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其他近臣在本國寺內堅守了一整天,抵擋住了三好政康的猛烈進攻。他們利用寺廟的地形優勢,巧妙佈置防線,不斷擊退敵軍的攻勢。
在這場血戰中,明智光秀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意志。他不僅親自指揮作戰,還鼓舞士氣,確保防守部隊計程車氣不減。經過一天的激戰,明智光秀等人終於等到了織田信長的援軍抵達。援軍的到來徹底扭轉了戰局,三好政康的軍隊被迫撤退,京都的危機得以解除。
三、平定義昭
元龜元年(1570年),織田信長與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昭簽訂《五條申誡書》,明確了雙方的權力分配。這一協議旨在穩定京都的局勢,防止內部衝突。明智光秀作為足利義昭政權的一員,同時也是織田信長的屬下,共同管理京都的政務。四月,明智光秀得到了足利義昭的封賞,獲得了京都下久世莊的支配權。這一封賞不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