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崔瑩:高麗王朝最後的名將

一、早年經歷

崔瑩,一位出自高麗門閥貴族鐵原崔氏的傑出將領,其家族背景顯赫,不僅在高麗享有極高的聲望,而且被列為可以與王室通婚的“宰相之宗”。家族中多位先輩均在高麗朝廷擔任要職,為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崔瑩自身亦不凡,以其“風姿魁偉,膂力過人”的形象和英勇善戰的軍事才能,在高麗乃至東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恭愍王即位之初,高麗國內政局動盪不安,功臣趙日新的叛亂更是給新生政權帶來了巨大挑戰。在這危急時刻,崔瑩與安佑、崔源等忠臣聯手平定了內亂,確保了王權的穩固,也贏得了恭愍王的高度信任。隨後,崔瑩被任命為護軍,並在短短兩年內晉升為大護軍,充分顯示了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對國家的忠誠。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朝為了鎮壓張士誠在江淮地區的叛亂,徵召高麗軍隊支援。作為高麗軍隊的一員,崔瑩隨軍前往中國,參與了多場激烈的戰鬥,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領導力。儘管最終因元軍內部變動導致攻城行動終止,但崔瑩並未立即返回高麗,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中國,跟隨元軍對抗紅巾軍,這一時期的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軍事閱歷,還可能讓他與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過正面交鋒,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增添了傳奇色彩。

至正十六年(1356年),隨著高麗與元朝關係的惡化,恭愍王決定反元。在此背景下,崔瑩被委以重任,隨同印璫進攻鴨綠江以西的八站,憑藉出色的指揮能力和勇敢無畏的精神,成功完成了任務,再次獲得晉升,成為大將軍。期間,他還擔任了西北面兵馬副使,與都元帥廉悌臣緊密合作,共同維護邊境的安全與穩定。廉悌臣對崔瑩的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幾乎所有涉及軍事決策的重要事項都會徵求他的意見。

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崔瑩又被任命為楊廣、全羅道倭賊體覆使,肩負起抵禦倭寇侵擾的重大職責。同年,當400餘艘倭寇船隻突然襲擊西海道吾叉浦時,崔瑩迅速組織力量設下埋伏,利用地形優勢一舉擊退敵軍,保護了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更有效地應對倭寇威脅,恭愍王特別賦予崔瑩極大許可權,允許他對無法有效抵抗倭寇的官員按照軍法處置,這不僅體現了國王對崔瑩的信任和支援,也為他後續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屢建戰功

至正十九年(1359年),崔瑩被任命為西北面兵馬使,負責防禦西北邊境的安全。這一年冬天,紅巾軍大舉東征高麗,攻勢猛烈,迅速攻入西京。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崔瑩臨危不亂,迅速組織各路將領,與紅巾軍在生陽、鐵和、西京、鹹從等地展開激戰。他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決心,帶領高麗軍隊多次挫敗紅巾軍的攻勢,立下了赫赫戰功。由於在平定紅巾軍侵襲中的突出表現,次年,崔瑩被授予平壤尹兼西北面巡問使的職務,不僅承擔著軍事防禦的重任,還需負責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秩序。他積極採取措施,賑濟災民,鼓勵耕種,妥善處理戰後事宜,為高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因其功績顯著,崔瑩被加授左散騎常侍,地位進一步提升。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一月,紅巾軍捲土重來,再度向東進發,意圖徹底征服高麗。此次入侵規模更大,攻勢更為猛烈,高麗總兵官金鏞無力抵擋,情勢十分危急。在這種情況下,崔瑩主動請纓,向恭愍王建議出動京師兵力共同抗擊敵人。然而,恭愍王卻選擇了南逃至福州(今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以避戰禍。對此,崔瑩感到極度痛心和憤怒,他大聲疾呼,懇求恭愍王留下,動員民間壯丁,共同守護國家社稷。儘管如此,恭愍王最終還是離開了首都。第二年的正月,紅巾軍攻破開京,局勢達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然而,崔瑩並未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