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反響。面對如此巨大的軍事失敗,人們不敢直接批評慈禧太后,因為批評她等同於挑戰皇權,這在當時是極其危險的行為。因此,批評的矛頭轉向了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以及與他相關的其他人物,其中包括李蓮英。
在當時的背景下,李蓮英作為慈禧身邊的重要人物,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陝西道監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吏科給事中褚成博等人紛紛上奏,指責北洋海軍將領貽誤戰機,並與總管太監李蓮英有不正當的往來。特別是安維峻的奏摺中提到,“和議出自皇太后,李蓮英 實 左右之”,暗示了李蓮英在對日政策決策中的影響。這句話成為了當時抨擊李蓮英干預朝政的一個重要依據。
然而,安維峻的真實意圖其實是希望慈禧不再事事牽制光緒皇帝,並要求嚴厲處置李鴻章。他在奏摺中提及李蓮英,只是為了強調宮廷內部存在影響決策的力量,而不是直接針對李蓮英個人。慈禧對此反應強烈,以皇帝的名義釋出上諭,強調所有國事都必須聽從皇太后的旨意。安維峻也因此被以“離間”皇太后與皇帝的罪名革職充軍。
朝臣們對李蓮英的抨擊之所以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主要是因為他們大多基於道聽途說的資訊,缺乏確鑿的證據。清史研究者指出,當時有許多希望在地方上謀取官位的人試圖透過李蓮英來疏通關係,但是否真的成功影響到了慈禧的決策,卻是無人能夠確定的事情。畢竟,慈禧的個性喜怒無常,即便是李蓮英也不敢輕易插手政事。
六、敲詐官員
關於李蓮英是否干預朝政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儘管缺乏確鑿證據,但在貪財方面,李蓮英的名聲卻是眾所周知的。曾任懷來縣知縣的吳永在其著作《庚子西狩叢談》中,記錄了一段關於李蓮英利用職權敲詐官員的經歷。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及百官逃離京城。吳永在這次逃亡過程中擔任糧臺會辦,負責管理錢糧。他回憶道,當他們到達山西后,慈禧的排場越來越大,所有的費用都由地方承擔,而太監們則藉此機會勒索錢財。
吳永提到,即使是普通的小太監,也需要幾兩或十幾兩銀子來打發,而對於總管太監來說,沒有一百兩左右的銀子是絕對不夠的。這反映出當時太監們利用自己的職位便利,從地方官員那裡獲取額外的利益。
除此之外,李蓮英等人還利用各種機會敲詐勒索朝中辦事官員。例如,江寧織造是內務府設在南京的一個機構,負責為宮廷提供綢緞服裝和其他御用品。每當江寧織造需要向宮中請示並領取圖樣時,這便成為了李蓮英等人索要錢財的機會。
光緒十二年(1886年)八月初三,江寧織造駐京人員來煜在給江寧織造廣厚的一封信中提到,李蓮英在他們領取圖樣時勒索了120兩白銀。來煜在信中表達了無奈,他寫道,如果是其他人,或許可以用好言好語來磨,但李蓮英作為總管太監,卻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角色。
事實上,以慈禧太后的精明和老練,她不可能完全不瞭解身邊太監們的種種行為。然而,只要這些太監沒有直接干預朝政,並且能夠讓她感到舒適和滿意,那麼他們在錢財上的貪汙行為,在慈禧眼中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這反映了慈禧對待身邊親近人物的一種態度,即只要這些人在關鍵問題上服從於她,並且不觸犯她的根本利益,那麼她可以容忍一定程度上的不當行為。
七、生性圓滑
李蓮英在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之間周旋,展現了他圓滑的處世之道。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而李蓮英作為慈禧身邊的重要人物,既要保持慈禧的信任,又要避免與光緒產生衝突。他採取了兩面討好的策略,既在慈禧面前表現出忠誠,又儘量不與光緒發生直接矛盾。
關於李蓮英是否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