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擅長理財
王有齡雖然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但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在仕途上逐漸嶄露頭角。道光七年(1827),當其父王燮任職雲南曲靖知縣時,王有齡隨父赴任,並開始協助處理公文事務。這一經歷為他日後步入官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光十四年(1834),因科舉屢試不第,王有齡決定捐官,成為浙江鹽大使。這一決定雖然意味著他並非透過正統科舉入仕,但憑藉其出色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認可。道光十九年(1839),王有齡由吏部簽發至浙江,開始了他的正式官宦生涯。
道光二十一年(1841),王有齡代理新昌知縣。儘管是捐班出身,但他上任之初就展現了非凡的理政才幹。短短兩個月內,他審結了多年來積壓的上百起案件,迅速贏得了當地民眾的信任。當時,新昌縣內土匪橫行,治安問題嚴重。王有齡深入瞭解情況後發現,許多土匪其實是因生活所迫而走上犯罪道路。於是,他釋出通告,鼓勵那些願意改過自新的土匪迴歸正常生活,並警告那些繼續作惡者將受到嚴懲。結果,這一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土匪紛紛解散,新昌縣逐漸恢復了安寧。
道光二十五年(1845),王有齡先後擔任慈溪、定海(今舟山)、鄞縣(今屬寧波)、仁和縣(今屬杭州)知縣,均以其卓著的政績獲得了讚譽。特別是在慈溪任職期間,他主持治理了長期未清理的杜湖和白洋湖,解決了因淤積導致的洪澇災害和乾旱缺水問題,保障了當地農田的灌溉需求。
道光二十九年(1849),因父親去世,王有齡返回福建守孝。咸豐元年(1851),丁憂期滿後,他奉旨出任湖州知府。在此期間,他繼續發揮其理財特長,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咸豐五年(1855),王有齡被任命為杭州知府,並很快獲得了巡撫何桂清的信任,被委以重任,包括署理鹽運使、按察使等職務。何桂清升任兩江總督後,更是推薦王有齡前往上海,商議通商稅則,顯示了其在財政領域的突出能力。
咸豐七年(1857),王有齡升任江蘇布政使。在此任上,他繼續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禁止賄賂、裁減稅捐等,贏得了清廉的聲譽。他還致力於打擊海盜、整頓民風,以及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如建立書院、設定義學等,受到了百姓的高度讚揚。
二、抗擊太平天國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起義軍攻陷杭州的訊息傳開後,引起了江南一帶的震動。此時,清朝急需調集兵力進行反擊。當援軍到達時,太平軍未做過多抵抗便撤退了。何桂清將此次勝利歸功於王有齡,並因此提拔他為浙江巡撫。
接到任命後,王有齡迅速率兵趕赴杭州,著手處理軍務和善後事宜。然而,太平軍並未放棄對江南的攻勢,隨即捲土重來,攻擊江南大營。和春等清軍將領遭遇大敗,常州、蘇州相繼失守。太平軍進而逼近嘉興,提督張玉良率部迎擊,但同樣遭到失敗,杭州隨即進入戒備狀態。
面對嚴峻形勢,王有齡指揮福建兵駐紮北新關外,並派遣部隊在賣魚橋一帶攔截太平軍。經過激戰,太平軍被擊退。為了籌集更多資源支援戰事,王有齡設立了捐輸局,並向朝廷請求委派在籍前左副都御史王履謙和前漕運總督邵燦協助辦理相關事宜。
不久之後,太平軍集結十餘萬人馬,從徽州進入浙江,攻陷了嚴州,並繼續向杭州推進。王有齡與杭州將軍瑞昌緊急調兵,奮力迎擊太平軍。經過一番激戰,清軍成功擊敗了太平軍,解除了杭州之圍,並進一步收復了餘杭。因功績卓著,王有齡被授予了一品頂戴。緊接著,清軍繼續乘勝追擊,最終收復了嚴州
三、自縊而死
咸豐十一年(1861年),王有齡領導下的清軍一度取得了收復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