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宮得寵
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出生於1835年的北京,出生在一個具有軍功背景的家庭。她的家族雖然屬於鑲藍旗滿洲,但因其子嗣成為皇室成員而被提升至更顯赫的鑲黃旗滿洲。慈禧的父親惠徵曾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顯示出家族在清朝官場中有一定的地位。
1851年,清朝朝廷頒佈了選秀女的詔書。次年,18歲的慈禧被選送入宮,參加八旗選秀,並被咸豐帝賜予“蘭貴人”的稱號。這個稱號不僅是對她美貌的認可,也是對她未來可能在宮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個預示。
1854年,慈禧被晉封為“懿嬪”,這個稱號中的“懿”字在滿文中意味著“溫和”、“安懿”,反映了她在咸豐帝眼中的形象。同年,她參加了正式的冊封儀式,這標誌著她在宮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到了1856年,慈禧為咸豐帝誕下了唯一的皇子載淳,這不僅是她個人地位的巨大飛躍,也意味著她將擁有更多影響宮廷事務的機會。因為母憑子貴,她很快被晉封為“懿妃”。1857年,她又被加封為“懿貴妃”,此時的慈禧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鈕鈷祿氏(即後來的慈安太后)。
由於咸豐帝身體狀況不佳,加上當時清朝內外交困,外部面臨英法聯軍的入侵,內部則有太平天國起義等重大挑戰,導致咸豐帝身心俱疲。在這種情況下,擅長書法的慈禧開始代筆批閱奏章,並逐漸參與到朝廷政事之中。咸豐帝允許她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實際上給了慈禧一個逐步掌握實權的機會。
慈禧最初參與政務的方式主要是透過為咸豐帝代筆批閱奏摺。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朝政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這一時期的經歷為慈禧日後成為晚清實際的統治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辛酉政變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迅速攻陷了大沽,進而威脅到北京的安全。咸豐帝面對如此嚴重的局勢,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考慮逃離京城。在這個關鍵時刻,懿貴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皇帝應當留在京城以鎮守宗廟,防止外敵入侵,以免留下“天子蒙塵”的恥辱。儘管她的建議未能被採納,但她的態度展示了她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隨著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帝不得不帶著懿貴妃和其他皇族成員倉皇逃往熱河避暑山莊。在此期間,懿貴妃開始積極參與朝政,審閱各地奏章,並與朝臣討論政事。她的這些行為引起了咸豐帝身邊一些大臣的不滿,特別是肅順,甚至建議咸豐帝效仿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的做法來處理懿貴妃的問題。然而,咸豐帝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這讓懿貴妃暫時保住了性命,但其政治聲望受到了一定影響。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去世,年僅六歲的載淳即位,是為同治帝。同治帝尊皇后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尊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並分別賜予她們“慈安”和“慈禧”的徽號。咸豐帝臨終前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同治帝,同時授予皇后和皇太子(由慈禧代管)兩枚代表皇權的圖章,用於簽署詔令。慈禧以生母身份代行皇帝職權,但實際上權力受到了限制。
然而,慈禧並不滿足於這種有限的權力,她渴望能夠全面控制朝政。以載垣、肅順為首的輔政大臣堅決反對慈禧干政,認為這違背了祖制和咸豐帝的遺願。慈禧意識到必須聯合其他力量才能改變現狀,於是她首先說服了慈安太后,並與身在北京的恭親王奕?取得了聯絡。奕?不顧輔政大臣的阻撓,前往熱河拜見咸豐帝靈柩,並與慈禧、慈安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秘密會晤。在這次會議中,他們策劃了從輔政大臣手中奪權的具體步驟。奕?回到北京後,積極聯絡外國使節,確保外國不會干涉清廷內部事務。
咸豐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