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章 慈禧太后:龍袍下女人的權力之路

9年)二月初三日,慈禧正式撤簾歸政。御史屠仁守上疏請求明確釋出懿旨,要求外省密摺和廷臣奏摺仍需呈報皇太后聖鑑。慈禧對此表示不滿,並斥責屠仁守“乖謬”,將其開去御史職位,交由相關部門議處。慈禧的這一舉動表明,她並非真心願意放棄權力,而是希望藉此向外界展示自己撤簾歸政是出於無奈。

儘管慈禧名義上撤簾歸政,但實際上朝中一切重要的用人行政事宜仍由她掌控。光緒帝在處理朝廷大事時,仍需請命於慈禧。這種局面表明,慈禧雖然名義上歸政,但實際上仍然牢牢把控著朝政大權。

到了光緒十六年(1890年),奕譞病重。此時,慈禧對醇王一家已有猜忌之心,因此很少去看望奕譞。直到奕譞病危之際,慈禧才帶著光緒帝前往探視,但父子相見時幾乎無言以對。此後,光緒帝希望再次探望,但始終未能如願。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慈禧與光緒帝之間的矛盾已十分尖銳。

,!

戊戌之變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晚清時期一場旨在學習西方、改革內政、挽救民族危亡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這場運動的發生,背景是甲午戰爭後,中國面臨著帝國主義瓜分的嚴重危機,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緒帝在維新派的影響下,決心進行變法,以期實現國家的富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光緒帝釋出了“明定國是”詔書,標誌著戊戌變法的正式開始。詔書中明確提出了講求西學、變法自強的國策,為維新運動提供了合法地位。隨後,光緒帝釋出了一系列變法詔令,包括設立農工商總局、京師大學堂等機構,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文,鼓勵興辦實業等。這些措施旨在推動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程序,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然而,戊戌變法的推進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守舊勢力在朝廷中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對變法持反對態度,甚至不惜採用各種手段阻撓變法的實施。另一方面,變法派內部也存在著分歧和矛盾,加之光緒帝在權力上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約,使得變法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

在變法過程中,慈禧太后雖然表面上對變法表示支援,但實際上卻暗中操縱著局勢。她透過重用親信大臣、掌握人事財政和軍事大權等手段,逐步削弱了光緒帝的權威。同時,她還利用守舊勢力對變法的抵制情緒,暗中策劃了一場政變。

戊戌政變發生在變法進行的第103天。當時,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釋出了訓政詔書,宣佈重新訓政,並立即逮捕了維新派的主要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隨後,她又以“結黨營私、莠言亂政”的罪名,將康有為等人革職查辦,並殺害了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位維新志士。這場政變標誌著戊戌變法的徹底失敗。

立儲失敗

變法失敗後,慈禧想以光緒帝病重為藉口,另立新君。由於列強和一些地方督撫的反對,慈禧太后的計劃沒有實現。最後,慈禧太后採納了榮祿的建議,以光緒帝“痼疾在躬,艱於誕育”為理由,於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 [11]此事最後以“兩宮迴鑾”前後,載漪、溥儁父子被髮配新疆而告終。慈禧廢光緒帝的企圖宣告破滅。

六、倉皇西狩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了義和團運動。起初,慈禧對義和團持剿滅態度,但隨著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和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她的立場逐漸轉變。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慈禧在帝國主義的壓力下,撤換了同情和支援義和團的山東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然而,她連續三次釋出諭旨,要求袁世凱在處理民教案件時要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