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章 桂萼:嘉靖朝的改革先鋒與內閣風雲

一、早年經歷

桂萼,這位明朝中期的風雲人物,其早年的經歷充滿了求學的執著、科舉的成功與仕途的初步挫折,為他日後在政壇上的崛起奠定了性格與能力的基礎。

出生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桂萼,自幼便展現出了不凡的求知慾。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年僅九歲的他開始接受教育,師從胡居仁的弟子張正,這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儒家學問基礎。胡居仁乃明代心學的重要代表,其學術思想強調“躬行實踐”,這種注重實際、敢於質疑的精神無疑對桂萼日後的政治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進入青年時期,桂萼的學識與志向日益成熟。弘治七年(1494年),他在中峰僧舍潛心苦讀,與兄長桂華相互切磋,兄弟二人以師友相待,展現了家族內部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相互砥礪的風氣。這段時間的學習,不僅加深了桂萼對儒家經典的領悟,也鍛鍊了他的思辨能力。

正德二年(1507年),桂萼不負眾望,透過江西鄉試,中舉人的桂冠,這是他科舉道路上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三年後,他得到推薦前往禮部,標誌著其正式踏入官場的門檻。然而,桂萼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正德六年(1511年)雖然高中進士,卻因病未能立即赴任,這一插曲似乎預示著他未來的官場生涯將伴隨波折。

正德九年(1514年),桂萼擔任丹徒知縣,首次踏上實際政務崗位。他性格剛直,不畏權貴,這種剛強的性格讓他在處理地方事務時屢次與上司發生衝突,顯示了他不妥協、敢於直言的一面。這種性格特質在正德十年(1515年)秋得到了進一步體現,因遭人彈劾,朝廷欲將其調往青田,桂萼卻拒絕赴任,這既是對其個人原則的堅持,也反映了他對官場現狀的不滿與挑戰。

正德十三年(1518年),桂萼再次因他人推薦而出任武康知縣,但歷史似乎重演,他又因頂撞上司而陷入困境,不久之後,因父母喪事離職歸家,這一系列的遭遇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曲折,也折射出明代地方官僚體系內部的矛盾與衝突。

直到嘉靖元年(1522年),桂萼再次出仕,擔任成安知縣。這一時期,他不僅需要處理地方政務,更是在內心深處對官場的腐敗與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些早期的挫折與反思,為他後來在嘉靖朝的大禮議事件中脫穎而出,以及推動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堅定的決心。

二、請正大禮

嘉靖二年,桂萼因在成安知縣任上的表現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此時,明世宗意圖追尊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佑杬為帝,而朝中多數大臣則堅持遵循傳統禮法,認為世宗應以孝宗(明武宗的父親)為父考,以維護皇統的正統性。這一矛盾引發了朝堂的激烈辯論,桂萼正是在這關鍵時刻上書,提出了支援世宗立場的觀點。

桂萼在奏疏中引用了宋朝範純仁的例子,試圖證明明世宗作為入繼大統的天子,不必嚴格遵循過繼為孝宗子嗣的傳統,而應直接尊其生父為父考,生母為母后。他認為,世宗的繼位是基於祖宗遺訓和天子的正統性,而非簡單的血緣承繼,因此,尊興獻王為皇考合情合理。桂萼的論述直接擊中了世宗的心聲,得到了明世宗的高度重視,並決定將其奏疏與眾臣討論,此舉開啟了“大禮議”最為激烈的階段。

面對桂萼的挑戰,以汪俊為代表的大臣們迅速組織反擊,聯名上書,依據《儀禮》、前朝典故以及儒家倫理,反駁桂萼的觀點。他們強調“兄終弟及”的原則適用於親兄弟之間,明世宗作為武宗的堂弟,理應繼續孝宗的宗廟祭祀,尊孝宗為皇考。此外,汪俊等人還引用宋、漢、魏等朝代的例項,說明即使是由旁支入繼大統,也需遵守先帝為父的禮制,以維護皇室血統的純潔性和正統性。他們的奏議得到眾多官員的支援,人數遠超桂萼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