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明朝嘉靖年間,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動盪時期,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幾乎與腐敗、貪婪、權力濫用緊密相連,他就是嚴世蕃——明代首輔嚴嵩之子,一個在歷史上留下了複雜且黑暗印記的人物。
二、接管政務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嚴世蕃,這位未來的“權傾天下”者,因父親嚴嵩的影響,得以進入國子監深造,並逐步踏入政界,初任左軍都督府都事、後軍都督府經歷,後又升遷至京師順天府治中。這一系列的職位變遷,無疑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和人脈資源。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當嚴嵩再次擔任首輔之時,年事已高的他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面對繁重的政務和需要時刻伺候皇帝的職責,嚴嵩開始依賴其子嚴世蕃處理日常事務。嚴嵩常言:“待我與東樓小兒計議後再定。”這裡的“東樓”即指嚴世蕃,表明了嚴嵩對其子的信任與倚重。
嚴世蕃的影響力並非僅限於幕後策劃,他甚至被允許直接參與內閣的票擬工作。票擬,作為內閣處理奏章、提出初步意見的關鍵環節,其實質上是閣臣權力的核心體現。嚴世蕃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往往能夠準確揣摩世宗的心思,因此屢獲嘉獎,這也標誌著實權正在從名義上的首輔嚴嵩手中,悄然轉移到其子嚴世蕃手中。
隨著嚴嵩年歲的增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世宗出於對嚴嵩的體恤,准許嚴世蕃隨父任侍親。這一決定,實際上為嚴世蕃全面接管政務提供了便利。此後,嚴世蕃的官職一路飆升,從太常寺卿到工部右侍郎,再到工部左侍郎,直至被加封工部尚書銜,儘管嚴嵩曾試圖推辭,但這一切都彰顯了嚴世蕃在朝中的實際地位與權力之重。
三、陷害諫臣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錦衣衛 經 歷 沈鏈挺身而出,上疏彈劾嚴嵩,列舉了嚴嵩“貪婪愚鄙”、“受將帥之賄”、“受諸王饋贈”、“攬御史之權”等罪狀,直指其禍國殃民的本質。然而,明世宗並未採納沈鏈的意見,反而認為這是對大臣的詆譭,下令將沈鏈廷杖並貶官。嚴氏父子並未就此放過沈鏈,幾年後,他們指使黨羽構陷沈鏈,最終導致沈鏈被處斬,其三個兒子亦遭受重創,兩個喪命,一個被髮配邊疆,沈鏈一家的悲劇,成為嚴氏父子殘害忠良的鐵證。
被譽為明代第一直諫之臣的楊繼盛,同樣因彈劾嚴嵩而遭厄運。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時任兵部員外郎的楊繼盛上書《請誅賊臣疏》,揭露嚴嵩的罪行,懇求皇帝“聽臣之言,察嵩之奸”。然而,嚴嵩利用楊繼盛奏疏中提及“二王”(裕王、景王)的部分,誣陷楊繼盛與二王勾結,觸動了世宗的敏感神經。世宗未加查證,便將楊繼盛投入大牢,兩年多後,楊繼盛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處決,其英勇不屈的精神,至今仍為人所敬仰。
沈鏈與楊繼盛的遭遇,是嚴氏父子統治時期,正直之士與邪惡勢力鬥爭的縮影。他們敢於直言,勇於揭露嚴嵩的罪行,卻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兩起事件,不僅揭示了嚴氏父子的陰險狠毒,也展現了明代士大夫階層的骨氣與堅守。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他們選擇了正義與真理,即使面臨生命威脅,也未曾退縮。
四、沉湎聲色
嚴世蕃的私生活放縱無度,尤其在男色方面,其偏好廣為人知。海鹽伶人金鳳便是其中最為顯著的例子。金鳳因容貌俊美,深得嚴世蕃寵愛,甚至到了沒有他就寢食難安的地步。這種特殊關係,不僅在當時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也成為後世文學創作的素材。嚴世蕃死後,揭露其罪行的傳奇《鳴鳳記》中,金鳳竟然扮演嚴世蕃本人,這一情節反映了嚴世蕃好龍陽之癖的名聲在民間流傳之廣。
嚴世蕃的好男色不僅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