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章 徐渭:明代藝術界的奇才

一、才名早揚

徐渭的早年生活可謂多舛,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卻在出生不久即失去父親,由嫡母苗夫人撫養。然而,命運並未因此垂憐於他,十歲時生母被逐,苗夫人逝世後,他不得不與年長許多且關係疏遠的長兄徐淮共同生活,這種家庭環境的變動無疑給徐渭的內心世界蒙上了陰影。然而,正是這些早期的挫折與孤獨,孕育了他既獨立又複雜的性格,以及對世間冷暖的深刻體悟。

徐渭的聰穎自幼可見一斑,六歲即開始讀書,九歲便能撰寫文章,更在十多歲時模仿漢代揚雄的《解嘲》創作《釋毀》,展現出驚人的才華,被當地人譽為“神童”,與歷史上著名的早慧兒童如東漢的楊修、唐代的劉晏齊名。儘管身處逆境,但徐渭並未沉淪,反而在文學的海洋中找到了自我價值,逐漸形成了孤高自許而又鬱鬱寡歡的個性,這種性格特質在其日後的詩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成年後的徐渭,不僅外貌出眾,音色如鶴唳般清越,而且其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不羈與超凡脫俗,讓人印象深刻。嘉靖二十年(1541年),徐渭二十一歲時,他入贅紹興富戶潘氏,隨岳父潘克敬遊宦陽江,這一經歷使他對官場有了初步的認識。期間,徐渭往返於浙粵兩地,不僅增廣了見聞,還在沿途遊覽名勝古蹟,如南昌的滕王閣與梅嶺觀音洞,這些旅行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使其作品中流露出難得的樂觀情緒。

二、命運多舛

儘管徐渭自幼以才名響徹鄉里,其科舉之路卻佈滿荊棘。自嘉靖十九年(1540年)二十歲時考中秀才後,他便陷入了長達二十餘年的科場沉浮。歷經八次鄉試,直至四十一歲仍未能摘取舉人桂冠,這對心懷壯志的徐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更雪上加霜的是,二十五歲時,家族財產遭豪紳侵吞,房產田園悉數喪失;翌年,髮妻潘氏亦因病早逝,人亡家破的悲痛,讓徐渭一度陷入迷茫與絕望。

面對生活的重壓,徐渭並未選擇屈服。為了生計,他曾遠赴太倉,卻未尋得出路,只得黯然返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徐渭在家鄉開設“一枝堂”,以教授學童維生,同時深入研習王守仁的心學,試圖從哲學中尋找心靈慰藉與人生方向。次年,不顧社會偏見,他毅然決然地將母親接回家中,這份孝心與勇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尤為難能可貴。

徐渭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更是時代的觀察者與批判者。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首領俺答的侵擾引發“庚戌之變”,徐渭聞訊後,憤怒與憂慮交織,創作了《今日歌》《二馬詩》等詩篇,直指權臣嚴嵩誤國,展現了其強烈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渭終於在鄉試初試中脫穎而出,受到浙江提學副使薛應旗的賞識,被評為第一,增補為縣學廩膳生,這無疑是對其多年苦讀的肯定。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即便在複試中,徐渭依舊未能如願中舉,科舉夢再次破碎。

三、從戎幕到牢獄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侵擾浙閩沿海,戰火紛飛。徐渭,這位素日耽於書卷的文人,卻因其深厚的兵法造詣,投身於抗倭前線。在柯亭、皋埠、龕山等戰役中,他不僅親歷烽火,更以其智謀為軍隊出謀劃策,初步展露了非凡的軍事才能。這一系列英勇表現,吸引了浙江巡撫胡宗憲的目光。四年後的冬天,胡宗憲升任浙直總督,多次邀請徐渭加入幕府,最終,徐渭成為其麾下的重要幕僚。

在幕府的日子裡,徐渭才華橫溢,不僅為胡宗憲撰寫了備受皇帝賞識的《進白鹿表》,更在其抗倭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隨總督府輾轉寧波、杭州、嚴州、崇安等地,憑藉“知兵,好奇計”的特質,協助胡宗憲擒獲倭寇首領徐海,招撫海盜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