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章 方從哲:一位備受爭議的明末首輔

一、早年經歷

方從哲,字汝愚,號中涵,出生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浙江德清縣人,但在戶籍上屬於直隸順天府錦衣衛軍籍。他自幼勤奮好學,專注於《詩經》的研究,才華橫溢,以順天府學增廣生的身份,在萬曆十年(1582年)的順天鄉試中脫穎而出,名列第81。緊接著,方從哲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的會試中,取得了第300名的成績,隨後在殿試中榮獲二甲第30名,從而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

方從哲的文采斐然,他的文章深受首輔王錫爵賞識,甚至被收錄入文選,成為學子們的楷模。在東宮講學期間,方從哲多次上書神宗,堅決維護太子(未來的明光宗)的地位,展現了他的忠誠與遠見。[3]他的政績與學識得到了認可,被擢升為從四品朝列大夫,擔任過國子監司業、祭酒等職,期間他還上書請求停止開礦收稅,這一主張與東林黨和浙黨相契合,體現了他關注民生的一面。

然而,方從哲的正直性格也給他帶來了麻煩。當司禮監秉筆太監田義試圖讓自己的侄子不經正當程式獲得官職時,方從哲堅決拒絕了這一要求,這引發了田義的不滿,後者威脅要整治方從哲。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方從哲選擇了辭職歸隱,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閒居生活。

在家閒居期間,方從哲並未與世隔絕,反而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聲望日益提升。東林黨領袖葉向高非常賞識方從哲,多次舉薦他續修玉牒、出任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但方從哲並未立刻接受這些職務。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朝廷面臨嚴重的官員短缺問題,尤其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主持會試。在這一關鍵時刻,葉向高再次舉薦方從哲,希望他能出任禮部右侍郎,協助主持會試。經過葉向高的多次上書,明神宗最終決定委任方從哲為吏部左侍郎,與葉向高一同主持會試。

然而,神宗的這一中旨任命引起了言官的反對,因為這與吏部的推薦名單不符。面對壓力,方從哲提出辭呈,但神宗堅持己見,執意任命他。方從哲此次復出,不僅預示著他將面臨的複雜政局,也為他日後成為內閣首輔的道路埋下了伏筆,昭示了他未來職業生涯的坎坷與挑戰。

二、成為獨相

方從哲的復出並非偶然,而是基於當時內閣的特殊需求。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葉向高作為內閣中唯一的閣臣,曾多次上書請求增補閣員,卻始終未能得到神宗的回應。[1]這一局面使得內閣的運作陷入困境,決策效率大大降低。然而,當方從哲重新踏入政壇,明神宗似乎看到了解決內閣人員短缺問題的契機,迅速下令增補閣臣。

同年九月,方從哲與前禮部左侍郎吳道南一同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加入內閣,共同輔政。但吳道南尚未及時抵達京城,實際上,方從哲與葉向高二人承擔起了內閣的主要職責。

起初,葉向高作為首輔,掌握著內閣的決策大權。然而,當他離開京都時,方從哲便不得不獨自面對政務的重擔。他曾試圖召回舊輔臣沈鯉以加強內閣力量,但這一提議遭到皇帝的否決。面對御史錢春對他逢迎皇上的指責,方從哲主動請辭,顯示出他面對批評時的謹慎態度。神宗的安撫與挽留,則表明了皇帝對方從哲的信任與倚重。

隨著吳道南的到來,內閣看似迴歸常態,但不久之後,吳道南因輿論壓力和個人原因,多次請求離職,並最終因母喪而離京返鄉。方從哲再次面臨著獨自輔政的局面。他深知內閣力量薄弱的危害,立即上奏請求推舉並補充閣臣,以增強內閣的決策能力。

然而,神宗似乎對方從哲的能力充滿信心,認為一人足可勝任,始終未有增補閣臣之舉。[9]面對這樣的狀況,方從哲並未放棄努力,而是堅持每月上奏,力圖改變現狀。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