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仕途
溫體仁的仕途起步於明朝萬曆年間,他的家族背景深厚,其祖先溫祥卿曾隨明朝開國功臣耿炳文守城,後官至兵部尚書,奠定了家族在浙江的根基。家族成員中,伯祖溫應祿更是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高中探花,為溫家帶來了榮耀。
溫體仁本人十六歲時便成為秀才,展現了非凡的學識。在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他一舉中得鄉試,次年殿試中位列二甲,被賜予進士出身,隨即被選為庶吉士,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成為庶吉士後,溫體仁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這是進入核心官僚體系的重要一步。萬曆四十年(1612年),他升任南京國子監司業,負責教育事務,顯示了他在學術和行政方面的雙重才能。隨後,溫體仁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被任命為左春坊左庶子,管理誥敕,這一職務涉及皇家詔書的起草和稽核,體現了其在文書工作上的專業能力。
然而,溫體仁並不滿足於宮廷內的明爭暗鬥,意識到朝中黨爭的險惡,他選擇遵循父親溫子佐的意願,請求調任南京,擔任詹事府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事。這一決定既體現了他對家庭的重視,也表現出了他對於遠離權力鬥爭中心的明智選擇。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任職後,溫體仁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丁憂,這是遵循當時孝道原則的正常程式。天啟二年(1622年),他被起復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雖然最初稱病不赴,但在皇帝的溫和勸說和老師韓爌的鼓勵下,他最終於同年八月下半月返回北京供職,並開始在皇帝的經筵上擔任日講官,進一步深化了他與皇室的關係。
不幸的是,天啟四年(1624年)父親的離世再次迫使溫體仁回鄉丁憂。直至崇禎帝即位,溫體仁在天啟七年(1627年)十月被起用為南京禮部尚書,標誌著他政治生涯的新篇章。在崇禎元年(1628年),他再度擔任講讀官,入侍經筵,其恭謹的態度深得皇帝賞識,迅速晉升至禮部尚書。
二、得君賞識
溫體仁的政治手腕在崇禎朝初期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利用一系列策略贏得了崇禎帝的信任。在崇禎元年(1628年)冬,當大學士劉鴻訓被罷官後,崇禎帝指示吏部推舉內閣新成員。吏部尚書王永光欲提名溫體仁,但遭到了文選司郎中耿志煒的反對。最終,名單上包括了東林黨要員錢謙益等人的名字,這引起了溫體仁的不滿。
敏銳察覺到崇禎帝對錢謙益可能的疑慮,溫體仁與同樣未被列入名單的周延儒合作,共同散佈關於錢謙益及其同黨操控內閣推選的訊息。溫體仁更是在關鍵時刻上疏,揭露多年前錢謙益在科場舞弊案中的角色,指責他結黨營私,不配為閣員。此番攻訐直接導致了崇禎帝在文華殿召見群臣,讓溫體仁與錢謙益對質。溫體仁緊抓機會,堅稱自己孤立無援,而滿朝皆為錢謙益黨羽,最終說服崇禎帝將其政敵逐出朝廷。
然而,溫體仁的勝利並未持續太久,很快他就面臨了來自江西道御史毛九華的彈劾,指控他“媚璫”,即討好權宦魏忠賢,甚至在魏忠賢的生祠前獻詩頌揚。毛九華還揭發了溫體仁在丁憂期間的不當行為,包括低價購買木材及賄賂閹黨以逃脫法律制裁等。[26][27]面對這些指控,溫體仁一方面請求辭職,另一方面堅決否認所有指控,並要求與毛九華對質。
在崇禎二年(1629年)正月的一次召對中,溫體仁成功地反駁了毛九華和另一御史任贊化的指控,後者還被貶謫。崇禎帝認定毛九華提交的證據為偽造,溫體仁的所謂劣跡不實。透過此次事件,崇禎帝形成了溫體仁“孤忠”、無黨派牽連的印象,這反而增強了他對溫體仁的信任,同時也加深了他對東林黨的猜疑。
三、善察帝意
崇禎帝以注重細節著稱,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