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歷
祖大壽的早期軍事生涯始於其繼承父親祖承訓的職位。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隨著祖承訓因年邁而退出前線,祖大壽作為長子,自然而然地繼承了寧遠衛指揮僉事的職務,這標誌著他正式步入了明朝的軍事體系,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祖大壽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遼東巡按熊廷弼的賞識。熊廷弼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軍事官員,他對祖大壽的推薦直接導致後者升任懿路備禦,這不僅提升了祖大壽在軍隊中的地位,也預示著他在未來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祖大壽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萬曆四十年(1612年),當祖大壽擔任寧遠中右所(沙後所)遊擊時,遭遇了一次嚴重的軍事挫折。那年的十一月,蒙古朵顏部的首領蟒金兒率部突然襲擊了明軍管轄下的曹莊,造成了一場慘烈的戰鬥。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蒙古騎兵迅速掠奪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明軍猝不及防,220多名士兵陣亡。
事件發生時,祖大壽正在附近打獵,未能及時做出反應,這被視為嚴重失職。根據明朝的軍法,臨陣先退是極其嚴重的罪行,通常會被判處死刑。兵部據此提出,應當按照臨陣先退的律法對祖大壽進行嚴懲,即將其斬首。然而,這一判決並未立即執行,而是等待了兩年半的時間,直到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下半年,明神宗才下達了具體的處決命令,但最終是否執行,或者祖大壽如何逃脫了這一命運,歷史記錄中並沒有詳細的說明。
二、初抗後金
在明朝與後金的初戰中,祖大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首次揮師南下,侵犯遼東,祖大壽隨即被楊鎬調動,前往清河、撫順一帶加強防禦。兩年後,他晉升為靖夷營遊擊,在遼東經略熊廷弼的指揮下,開始正面迎戰後金的挑戰。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六月,後金對白官人屯發起攻擊,祖大壽率部奮力抵抗,但因指揮上的疏漏,被熊廷弼認為“提撕不嚴”,遭受了四十軍棍的體罰,並在遼東巡按陳王庭的參奏下遭到革職,但仍被命令戴罪立功,駐守渾河南岸。熊廷弼的這一舉動,實則是出於政治考量,用以平息朝廷中言官的批評聲浪。八月,祖大壽在得知後金再次進犯的訊息後,主動出擊,在渾河北岸的灰山與敵軍交鋒,成功將其擊退,展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抗敵決心。
到了十月,熊廷弼在離任之際,回顧了過去兩年多的戰事,對祖大壽的戰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他親手斬殺後金軍首級多達三十餘顆,積極向朝廷請願,要求恢復祖大壽的職務。然而,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遼瀋相繼失陷,祖大壽僥倖脫險,撤退至遼西,同年九月,他被升任為參將,接替因病離職的尤世祿,負責管理遼東巡撫王化貞的中軍事務,成為了王化貞親信之一。
然而,真正的考驗出現在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後金大軍壓境,目標直指遼西廣寧。祖大壽與孫得功受命前往救援西平堡,但在平陽橋遭遇後金主力,孫得功臨陣叛變,明軍陷入混亂,大敗而逃。祖大壽率領僅存的六七百人(也有說法為八百多人)逃往覺華島,這個島嶼因其家族產業而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此時,祖大壽的外甥白臂正在蒙古拱兔部落中服務,他一度考慮投靠蒙古部落以求庇護。
監軍御史方震孺意識到祖大壽若降後金,將對山海關構成極大威脅,於是緊急行動,透過祖大壽的女婿吳良輔與他取得聯絡,展開招撫工作。祖大壽聞訊後,悲痛欲絕,最終決定歸順明朝,將家眷和一千五百名難民送至安全地帶山海關,但自己選擇留守覺華島。遼東經略王在晉繼任後,透過與祖大壽關係密切的閻鳴泰進一步實施招安計劃,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