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7章 熊廷弼:遼東雄獅,亂世中堅守的明將

的危急,熹宗克服了朝中反對聲音,決定再次任命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隨後提升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等處軍務。熹宗對熊廷弼寄予厚望,不僅給予他極大的權力,還賜予他尚方劍,允許他先斬後奏,顯示了對他的極大信任和支援。

然而,熊廷弼的第二次經略遼東,並非一帆風順。他與遼東巡撫王化貞之間的分歧,成為了遼東戰略規劃的最大障礙。王化貞主張主動出擊,佈防於遼河岸邊,而熊廷弼則認為遼河防線脆弱,主張採取穩守廣寧的戰略,構建堅固的防禦體系。兩人在戰略上的分歧,加上朝中兵部尚書張鶴鳴的偏袒,使得遼東的軍事決策陷入了僵局。

熊廷弼的策略主張謹慎,強調鞏固現有防線,避免不必要的冒險,而王化貞則更傾向於主動進攻,這種分歧最終導致了“經撫之爭”的白熱化。在廣寧之戰前夕,王化貞自信滿滿,揚言只需六萬軍即可蕩平後金,而熊廷弼則對這種樂觀態度持保留意見。當努爾哈赤率軍渡過遼河,進攻廣寧時,熊廷弼雖盡力部署,但因內奸作祟,廣寧迅速失守,王化貞逃遁,遼西防線崩潰。

在廣寧之戰中,熊廷弼聽從監軍道邢慎言的建議,率兵應援廣寧,但因形勢不利,最終選擇撤退至山海關,保護了大批軍民的安全。努爾哈赤佔領廣寧後,並未乘勝追擊,避免了遼西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熊廷弼的第二次遼東經略,雖然未能挽回遼東的頹勢,但他的戰略眼光和對局勢的冷靜判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後金的擴張,保護了大量軍民的生命安全。

六、下獄處死

熊廷弼回到山海關後,深知自己難逃罪責,隨即上疏請罪,表示已做好被囚的準備。然而,熹宗給予他戴罪立功的機會,希望他能守關自救。但隨著朝中黨爭的加劇,特別是熊廷弼與王化貞的矛盾,以及朝中官員的相互傾軋,熊廷弼的命運逐漸變得岌岌可危。

二月初,面對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等官員的聯合彈劾,以及御史賈毓祥的請求逮捕,熊廷弼最終被命令回籍聽勘。儘管有閣臣葉向高最初試圖保他,但隨著事態的發展,熊廷弼的處境愈發不利。三法司在會審後,將熊廷弼與王化貞都判處死刑,特別強調熊廷弼的責任重大,甚至超過前經略楊鎬和袁應泰。

然而,熊廷弼的死刑並未立即執行,部分原因是刑部主事顧大章認為其罪不至死,加之葉向高和孫承宗的干預,使得判決懸而不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熊廷弼的生死成為了黨爭的焦點,東林黨和浙黨、齊黨圍繞熊廷弼的判決展開了激烈的較量,熊廷弼的行刑時間一再延後。

天啟五年,隨著東林黨失勢,熊廷弼的命運迎來了轉折點。徐大化上書指控熊廷弼與東林黨勾結,暗示其有行賄行為,加之馮銓等人推動,熊廷弼的死刑最終被確定。八月二十五日,熹宗正式下令行刑。熊廷弼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表現出了從容不迫的態度,堅持穿戴整齊,準備上書申辯,儘管被獄卒阻攔,但仍保持了作為大臣的尊嚴。

八月二十八日清晨,熊廷弼被押赴刑場,他臨刑前作長篇絕命辭,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遺憾,最終被斬首示眾,首級送往九邊示眾,象徵著對邊疆將領的嚴懲。熊廷弼的死,不僅是一個軍事將領的悲劇,也是明朝末年黨爭和政治腐敗的縮影,他的遭遇反映了那個時代政治鬥爭的殘酷和複雜。

七、身後榮辱

熊廷弼死後,其身後事並未就此了結,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政治漩渦之中。天啟六年,巡關御史梁夢環上疏指控熊廷弼生前經手的軍費中有一大筆款項下落不明,暗示這筆鉅款被熊廷弼私吞。熹宗隨即下令湖廣巡按追繳贓款,對熊廷弼的家產進行抄沒,以彌補國家損失,這筆錢被用來補貼重修三大殿的龐大工程。

這一事件不僅給熊廷弼的家人帶來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