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時期
盧象升生於萬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出生在一個位於常州府宜興縣張渚鎮的鄉紳家庭。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盧照鄰的後裔,其祖先盧湛在南宋時期因在宜興擔任縣令而從浙江鄞縣遷居至宜興茗嶺,因此被稱為“茗嶺盧氏”。盧象升的祖父盧立志後來又遷居到了張渚鎮。盧象升本人膚色白皙,身材瘦削,臂膀上有一根異常粗大的骨頭,這使得他擁有異於常人的力量。
少年時期的盧象升在當時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中成長,他的同學們大多專注於科舉考試的學習,而他則在準備科舉的同時,還廣泛涉獵歷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對於古代傑出將相和名臣的事蹟情有獨鍾。他對張巡和岳飛等忠臣良將的故事尤其感興趣,並立志要做一個像他們那樣為國為民的人。
天啟元年(1621年),盧象升在應天鄉試中一舉成名,考中了舉人。隨後,在天啟二年(1622年)的殿試中,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二甲二十五名,被賜予進士出身。之後,他在兵部進行了為期一段時間的實習。
天啟四年(1624年)二月,盧象升被正式任命為戶部貴州司主事。八月,他開始督導臨清倉的工作,這一職責持續了近三年。在這段時間裡,盧象升展現了出色的行政才能,透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盈餘資金,並清償了大量的欠款。這些成就讓他在考核中多次被評為最高等級,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評價。
天啟七年(1627年)三月,盧象升晉升為戶部山西司員外郎,依舊負責臨清倉的管理工作。同年同月,他又被提升為大名知府,並在六月正式接任該職務。在任期間,他始終遵循“清慎勤”這三個字的原則來要求自己,即清廉、謹慎、勤勉。在當時,宦官魏忠賢權傾朝野,但盧象升始終保持獨立的態度,從未向魏忠賢請託或獻媚。當山東巡撫李精白為了討好魏忠賢而修建生祠並邀請官員們前來簽名時,盧象升堅決拒絕參與這一活動。此外,他還與東林黨人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因此在後來被編入《東林列傳》之中,成為了東林黨的一員。
二、嶄露頭角
崇禎元年(1628年),盧象升在大名府展現了卓越的治理才能。正月,他巧妙設計,成功擒獲了被稱為“巨盜”的馬翩翩。同年冬天,因在徵收遼餉方面表現出色,他被晉升了一級。這些成就為他在官場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領清軍繞過袁崇煥堅守的關寧錦防線,從大安口等處突入關內,威脅京師,引發了著名的“己巳之變”。面對如此緊急的情況,盧象升迅速行動,招募了三千人前往京城勤王,為保衛京師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清軍撤退後,他又回到了大名府繼續任職。
崇禎三年(1630年),盧象升被擢升為山東布政使右參政,負責整飭大名兵備道,管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當時,太行、恆山一帶出現了不少所謂的“盜賊”,盧象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止其蔓延。他組織民兵,抽集壯丁,並訓練鄉勇,這些民兵後來被稱為“天雄軍”。
崇禎四年(1631年),盧象升的政績逐漸被崇禎帝所瞭解,皇帝決定給予他更多的機會和支援。這一年九月,他被加封為山東按察使銜,仍然擔任大名兵備道。在此期間,他根據地形特點,在高處建設堡壘,在低窪地帶挖掘壕溝,並分發守禦器械給百姓,有效地保障了地方的安全。
崇禎六年(1633年),盧象升在對抗農民軍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正月,山西的農民軍侵入北直隸,佔領了臨城西山。盧象升指揮軍隊,連續擊敗了農民軍。他不僅親自上陣,還利用戰術優勢,如在莽林中設下埋伏,以伏擊農民軍。三月,農民軍攻打臨洺縣時,盧象升及時增援,在摩天嶺將其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