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章 施琅:清朝水師名將

選之一。首先,他出生在海邊,自幼隨父從事海上貿易活動,對航海和海疆的氣候、地理等方面的情況有著深刻的理解。加入軍伍後,他在東南沿海多次作戰,積累了豐富的海戰經驗。其次,施琅通曉兵法和戰陣,一直主張以武力統一臺灣,併為此精心規劃了一系列的戰略方針和實施方案,這些計劃既周密又切實可行。第三,施琅是從鄭氏陣營中反叛出來的,他對臺灣鄭氏集團的內部情況非常熟悉,這為他爭取內應和支援提供了便利。此外,他在鄭氏集團中的故舊頗多,這也為他收集情報提供了有利條件。最後,施琅不僅是武力統一的堅決擁護者,而且對統一充滿信心。

回到廈門後,施琅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之中。他日以繼夜地忙碌,幾乎忘記了休息,一方面著手整頓船隻,另一方面加強訓練士兵。他還親自監督武器和器械的製造,確保每一樣裝備都能達到最佳狀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原本雜亂無章的水師變得船堅兵練,一切準備就緒。

施琅深知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籌備過程中,他不僅關注戰船的修理和改進,還特別注重士兵的訓練。他親自指導士兵們進行戰術演練,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此外,他還精心挑選工匠和技術人員,確保武器和艦船的質量,力求在未來的戰鬥中發揮最大的效能。

在這一時期,施琅還積極蒐集情報,瞭解鄭氏集團的動態和防禦部署。他利用自己在臺灣的人脈網路,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資訊,為即將到來的戰役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六、領軍攻臺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領清軍水師從銅山(今福建東山島)出發,開始了收復臺灣的征程。在策劃進攻路線時,施琅充分考慮了當時的風向、潮汐以及敵方的防禦情況。他決定乘著六月的西南季風,率領船隊穿越臺灣海峽,首先攻佔位於澎湖主島以南、鄭軍防守較為薄弱的八罩島。這樣做不僅可以獲得一個安全的錨泊地和進攻出發地,還可以佔據上風上流的優勢位置,以便更好地向澎湖發起攻擊。

,!

六月十六日,施琅指揮的清軍艦隊首次向澎湖鄭軍發動進攻,但初戰並未取得預期成果。面對這一情況,施琅迅速調整策略,對下一步的作戰行動進行了周密的籌劃和部署。他將清軍分為四個部分:

主攻部隊:由施琅親自率領,擁有56艘大型戰船,負責正面進攻鄭軍的主要陣地娘媽宮。

東線攻擊部隊:由總兵陳蟒等人率領,共有50艘戰船,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

西線攻擊部隊:由總兵董義等人統領,同樣擁有50艘戰船,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動登陸,以牽制鄭軍的西翼。

預備隊:其餘80艘戰船作為預備隊,跟隨主攻部隊隨時待命。

六月十八日,施琅派出戰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障礙。經過充分的休整和準備,六月二十二日早上七時,清軍向澎湖鄭軍發起了總攻。經過九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清軍取得了全面勝利,共擊斃和傷及鄭軍官兵約12萬人,俘虜了5000餘人,摧毀和繳獲鄭軍戰船190餘艘。鄭軍主將劉國軒則乘坐小船從北面的吼門逃往臺灣。

此次戰役中,清軍陣亡329人,受傷1800餘人。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施琅多年以來的願望得以實現,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隨著澎湖海戰的勝利,臺灣的防禦力量大大削弱,鄭克塽被迫發令,率領其臣下向清朝投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

七、招撫鄭氏

在澎湖海戰取得勝利後,施琅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加緊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對佔據臺灣的鄭氏集團進行招撫。在施